今年申报500余家!武汉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900家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武汉经开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武汉经开区已申报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 到今年底, 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 有望突破900家。
有望新增1家独角兽企业
“独角兽”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时间十年以内,获得过私募投资但尚未公开上市企业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亿咖通科技是武汉经开区培育的首家独家兽企业,研发团队超千人,形成四大序列、多款核心产品的芯片矩阵。目前,亿咖通正在加快研发车载“超级大脑”,预计2024年量产落地。
由亿咖通科技和安谋中国等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有望成为武汉经开区的新晋独角兽企业。去年,芯擎科技发布了国内首款车规级7nm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实现国产高端汽车芯片领域的技术突破。
潜在独角兽企业是独角兽企业的“后备军”。据区科创局介绍,武汉环宇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鼎汇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是经开区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也是无人驾驶领域、光电子信息领域的佼佼者。其中,环宇智行开发出具有高度自动化的L4级自动驾驶硬件“泰坦”和软件“雅典娜”,已服务1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湖北鼎汇微电子建成国际一流自动化CMP抛光垫生产线,打破国外垄断。
▲鼎龙控股CMP抛光垫。资料图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持续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相继出台“科创33条”“知识产权8条”“黄金十条”等惠企举措,用“真金白银”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据统计,2021年,武汉经开区兑现区级创新政策资金1.2亿元,300余家企业获得包括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研发投入奖励等在内的奖励。
国家级“小巨人”通过率全市第一
汤湖水质由“脏”到“清”,得益于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研发出的第四代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清污分流系统解决方案,使用该技术治理后的汤湖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Ⅴ类,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资料图
圣禹排水专注于城市智慧排水系统、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在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多国设立研发中心,并在国内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组建150余人的研发团队。截至目前,在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圣禹排水拥有700多项专利,专利数量占同行业细分领域九成以上,形成完备的专利技术网。
“我们一直注重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不断引进尖端科研人才,购进国际先进设备,提高工艺水平和创新研发投入,积累自有核心技术。”武汉泛洲中越合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薄一峰介绍说。武汉泛洲中越一直专注于高强度耐磨铜合金材料的研发及制造,在高强度耐磨铜合金领域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达43%,打破了国外材料巨头在该领域长达数十年的垄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近日,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圣禹排水、武汉泛洲中越等22家武汉经开区企业入选,通过率达61%,排名全市第一。2023年,经开区将力争再培育3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当前,武汉经开区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为依托,集聚了华砺智行、车百智能网联研究院、东风领航等汽车行业高科技企业,培育了鼎龙控股、金发科技、万邦激光等新材料领域隐形冠军,拥有武汉雄韬氢雄、众宇动力、理工氢电、国氢能源等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企业,加速构建“3335”现代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经开区拥有82家“瞪羚企业”、23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以及81家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其中包括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和鼎龙控股技术中心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武汉经开区科创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经开区将持续强化产业链的科技供给,全面布局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系统培养“独角兽”、“瞪羚”、科技“小巨人”等创新企业梯队,不断壮大创新主体规模,让中国车谷成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人才汇聚的新高地。
出品:武汉经开区工委宣传部
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采写:记者张隽 通讯员郭又津 丁科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王晶
扫码关注
投稿邮箱: wuhankfq@163.com
点赞、分享、在看,掌握车谷最新资讯!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