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盔甲的编织,需要人一点一点地交错勾连。现代发明了缝纫机,极大地提高了盔甲的生产率。如今,在AI大模型加持下,车身焊接机器人化身“超级缝纫机”,让汽车焊接工艺更加一致、标准,整车结构强度也更高。
一辆汽车的白车身,约有4000至5000个焊接点。车身的焊接质量,直接决定了整车品质和消费者安全。此前,焊点质量检测以人工抽检为主,抽检效率低、检测精度低,且补焊频繁,难以做到全量覆盖。
在东风汽车乘用车工厂,就运用了自主研发的“祝融”大模型来检测焊点、指导焊接。焊装车间内,只见焊接机器人“张牙舞爪”地忙碌着,电闪火花间,一个焊点便完成了。质检人员透过监控看板,就能直接判断焊点的质量好坏。
“所有焊接机器人身上都安装了传感器,生产数据都会实时回传至处理中心。”东风公司研发总院的课题负责人汤泽波介绍,机器人焊接一个点,只需200毫秒;单条生产线每天产生65GB的焊接数据,这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的部分藏书量。
海量数据,还能利用起来训练和优化大模型。汤泽波介绍,受到焊点位置、焊接材料和焊接工序影响,机器人焊接的一致性常常难以保证,还容易导致漏焊和虚焊的情况。为此,研发人员将海量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和标准化处理后,通过大模型训练和深度学习,再反作用于焊接机器人,让焊点质量识别效率更高,焊接路径更精确,稳定性更强。
目前,“祝融”大模型已成为东风汽车第三代数智化质量管控工具,该技术还成功入围第四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总决赛。据测算,应用“祝融”大模型后,东风乘用车工厂单车综合降低成本近百元,累计产生收益约2800万元。
下一步,该技术将在猛士科技、岚图汽车、东风启辰、东风柳汽等品牌车型进行应用推广,后续还将联合一汽、长安等主机厂开展协同创新,并逐步向高铁、船舶、航空、航天等各大高端制造业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