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10km²→500km²,他们拿下整个产业链……

新闻中心 > 城区频道 > 中国车谷

2024-09-30 09:33 来源: 湖北日报
【字体:

  1991年5月,为承接中法合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经开区在沌口破土动工。打造中国汽车之都的梦想,由此起航。

  三十三载改革潮涌。昔日的黄土地,如今已集聚10家整车企业、14家整车工厂、1200家零部件企业,成为全国汽车、家电制造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军山新城坚持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正加快迈向“双智之城”“未来之城”。

  “当前,技术革命、能源革命,互联网革命,人工智能革命风起云涌,汽车行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9月28日,武汉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朱晓寒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时表示,武汉经开区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正聚焦“中国车谷”建设目标,以更加拼搏的姿态,加快抢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高地,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9月28日,武汉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朱晓寒(右)做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5G演播室。

  造车新势力崛起

  新能源车产能达146万辆

  9月26日晚,东本本田全新新能源品牌灵悉旗下首款新车——灵悉L上市。新车型将在新建的新能源工厂生产,引领东风本田进入转型加速期,全面拥抱新能源时代。

  “在合资的上半场,我们敢为人先;在合资的下半场,我们当仁不让。”东风本田副总经理勾天生介绍,预计2027年不再投放燃油新车,到2030年,累计推出10款以上纯电动车型。

  ▲东本本田全新新能源汽车灵悉L发布会现场。

  自2003年扎根武汉经开区,东风本田持续保持高成长,从一条年产不到3万辆的生产线,到4座工厂、百万辆整车产能,成为武汉市规模最大的单一工业企业、首个年销售额突破千亿元的工厂。

  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聚集地,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也正“全面向新”。朱晓寒介绍,过去,外资、国企是中坚力量,现在,武汉经开区已构建起国家队、合资品牌、新势力“三足鼎立”的格局,新能源车产能达到146万辆。

  国家队东风汽车,先后推出猛士、岚图、奕派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上实现了价格全覆盖。合资品牌东风本田,已建设3个燃油车工厂,第4个工厂即将投产,是本田的全球新能源标杆工厂。新势力路特斯,定位高端豪华轿跑,同时面向国内和海外市场。

  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以1平方公里的面积,布局操作系统、用户交互软件、车规级芯片、车联网四大领域,已集聚上下游200余家汽车软件企业、3万余名软件人才。

  ▲武汉经开区已建成亚洲最大、占地1312亩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

  新能源汽车的赛场上,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武汉经开区走在前列,不仅建成亚洲最大、占地1312亩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超过3379公里,还实现了跨江通行、机场通行等多项突破。

  朱晓寒表示,作为工信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住建部“智能网联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试点”等创新战略的核心承载区,武汉经开区将进一步扛牢国家战略使命,充分发挥“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龙头引领作用,建设国家汽车零部件全产业链备份基地,形成万亿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四大供应链平台集聚

  从汽车工厂转型汽车供应链中心

  位于军山新城的湖北雷迪特,近日与全球排名第四的汽车集团Stellantis(斯特兰蒂斯)成功“牵手”,达成超10亿元的冷板业务,为该集团7款车型电池包提供冷却解决方案。

  “这得益于长江汽车链的牵线搭桥。”雷迪特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雷迪特找到湖北长江车百链科技有限公司,希望借助旗下“天网”平台——长江汽车链,加快开拓海外市场。

  了解到企业需求,长江车百链迅速展开对接,并通过企业库找到了Stellantis(斯特兰蒂斯)。得益于多年来为神龙等整车企业配套的经验,雷迪特被一眼相中。历经多轮评审,最终拿下大单。

  今年4月,武汉经开区成立长江车百链,探索以互联网思维,打造长江汽车供应链平台。平台上,需求、供给信息实时更新,双向奔赴比以往更顺畅、更高效。平台建立“线上发布、线下撮合、双向整合”工作机制,助推供需双方高效对接。

  ▲智能网联汽车在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行驶。

  “大部分企业发布需求后1个月内成功对接,有的甚至能在当日或次日对接成功。”朱晓寒介绍,截至8月底,长江车百链已累计注册用户达1.7万,促成对接金额超过116亿元。“比如,通过与零部件企业深度对接,就帮助东风汽车降低了3%—5%的采购成本。”

  此外,武汉经开区还通过湖北国控、湖北楚象、长江汽车产业三大“百亿级”供应链平台,发展国际供应链,助推“车谷造”出海。今年上半年,该区6家整车企业累计出口汽车3.6万辆,同比增长114.1%。

  发力五个新兴产业

  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倍增

  今年8月,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在武汉经开区启动建设,5个氢能项目落户,总投资超30亿元,涵盖氢能储运、应用等多个环节。

  作为全国汽车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武汉经开区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构建“135”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氢能、新材料、集成电路、低空经济、大健康及生物技术“5个新兴产业”。

  ▲武汉氢能科技产业园。

  目前,在氢能领域,武汉经开区已引育国电投氢能、理工氢电、康明斯等近20家龙头企业,建成4座加氢站,推广应用近300台氢燃料电池汽车,初步形成了“基础部件-燃料电池-整车-示范运营”的产业链和创新链。

  在新材料领域,鼎龙设立先进材料研究院,成功突破光刻胶、抛光垫、柔性显示等“卡脖子”技术。在集成电路领域,盛势启创武汉总部,从事新能源汽车传感器、控制器芯片的设计和生产,客户覆盖80%的国产品牌。

  访谈中,朱晓寒用“两区”“一基地”“一中心”来概括武汉经开区的未来:国家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中部地区产业和科技创新融合引领区、湖北改革开放先行区、武汉超大城市副中心,“我们将力争明年国家级经开区排名重回全国前十,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人口人才、市场主体‘三个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