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环宇智行研发“智慧大脑”让机器狗更聪明

新闻中心 > 城区频道 > 中国车谷

2025-03-09 12:05 来源: 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字体:

  3月7日,在武汉环宇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宇智行”)一间四周设有障碍物的办公区,一台蓝黑色四足机器狗正沿着模拟家庭环境的测试场灵活穿梭。当工程师模拟主人发出“握手”指令时,机器狗迅速抬起前爪,头部显示屏同步亮起笑脸图案。

  “这是我们为某主机厂定制的陪伴型机器人,搭载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移动平台,计划4月底完成交付。”环宇智行算法工程师林聪紧盯电脑控制屏,屏幕上跳动着激光雷达实时生成的三维点云数据。

  位于武汉经开区的环宇智行,成立10余年来,专注自动驾驶系统和智驾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核心产品覆盖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及自动驾驶软件、智能泊车系统等,已跻身为汽车智能化域控和智驾功能的重要供应商。

  去年年中,一家转型布局智能生态的主机厂找到环宇智行,提出联合开发家庭陪伴机器人的需求。“客户看中我们在自动驾驶领域十余载的算法积累。”环宇智行研发总监曹祁生介绍,团队将二维平面导航技术拓展至三维空间:通过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实现机器狗在楼梯、地毯等复杂地形的厘米级定位。

  据悉,一款应用于四足机器狗的具身智能移动平台,不仅涉及被称为“大脑”的域控制器,也包含控制运动协调性的“小脑”。

  如何攻克一款崭新的软硬件平台搭建难题?“40余人组成的自动驾驶软硬件团队集结,联合发力,一遍遍推倒重来!”曹祁生记忆犹新,去年临近春节的一天晚上,客户对产品设置中的某个性能参数提出疑问,“没有任何犹豫,公司5名算法工程师当即买了当天最早一趟的飞机票,连夜飞到客户城市,驻守现场优化调试,直至问题解决”。

  “最难的还是算力限制,牛刀杀鸡,并不适配。”曹祁生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自动驾驶芯片算力通常在数十至上百Tops,而大多数商用四足机器狗采用的处理器算力通常在1-20Tops之间。团队不得不对感知算法进行“外科手术式”裁剪——将原本用于汽车的上百层神经网络压缩至几十层,同时引入云端协同计算,确保交互响应速度的精准性。

  当日,在环宇智行的研发中心办公区,测试工程师正在一遍遍重复验证“找人模式”模块。当模拟器检测到“主人”外貌时,机器狗会主动靠近并识别。“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现场工程师指着满屏的迭代记录说。为赶进度,团队曾连续两周“极限操作”,每日踏着星光回家,“倒床就睡”。

  据介绍,与市面上侧重运动性能的产品不同,环宇智行更突出智能化交互。其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和端到端技术,完整开发了第一代基于四足机器狗形态的具身智能平台,可实现具身智能“一脑多形”、“一机多用”。“我们正计划开发‘大脑小脑一体化’控制器,进一步降本增效。”曹祁生说,未来工业机器人、户外巡检设备等都可搭载公司研发的“智慧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