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合肥经开区中试风险补偿机制,降低企业的试错成本”“科创资金使用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将‘双创’工作纳入到环大学创新带的规划中”……
6月26日,武汉经开区工委统战部举办全区重点科创工作推进情况通报会暨“同心智汇•新质生产力”专题座谈会,区内的10多名民主党派、工商联、知联会、新联会、侨联及区政协委员代表,围绕科创政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武汉经开加快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创实力明显增强。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00家,总量突破2000家,实现3年增长4倍,跃升全市前列;规上企业研发支出增速48.7%,超过全市平均值47个百分点;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46%,高于全市近18个百分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56亿元,连续三年实现翻番,技术交易活动日益活跃;今年4月,武汉经开区获批湖北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
“科技成果转化只有运用在产业上、变成产品,才能体现出价值。”座谈会上,民进区工委主委袁言勇建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加速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良性循环。
农工党区工委主委鲍丽君 建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立中试平台的共享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可借鉴合肥经开区中试风险补偿机制的经验,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同时构建市场化技术交易平台,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扩大科技创新基金规模,形成全链条的创新支持生态 。
同时,她还建议构建车谷科技服务矩阵,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绿城中心+专业园区+产业基金”的模式,打造从孵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优的发展土壤。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武汉经开区的支柱产业,如何进行创新?区政协委员、 法雷奥市光(中国)车灯有限公司总裁张锋建议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创新平台,政府、汽车主机厂、零部件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四位一体”,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创新合力 。
武汉经开区科创局负责人表示,当前武汉经开区正处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区科创局将深入研究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大家的智慧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