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闯新路,奋进现代化。开春以来,黄冈喜讯频出——
在全省新春第一会上,黄冈作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经验交流。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上,通报表扬了2023年全省强县工程考核,黄冈是全省4个先进市之一,武穴、蕲春、黄梅跻身全省20个先进县、市、区之列。
在全省1-2月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暨“开门红”工作调度会上,黄冈作交流发言。前两个月,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技改投资同比增速均居全省前三甲。
“黄冈是传统农业大市,县域和乡村是黄冈的基本盘。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对黄冈极具指导性。”3月29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奋战开门红,市长话经济”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忠诚表示,我们立足比较优势,明确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对内整合、对外开放,探索黄冈现代化建设路径,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以“双集中”为切入点,蹚出就地城镇化新路子
清晨,从黄冈临空经济区玲珑小区家里出发,送孩子到黄州中学上学后,顺道绕着三台河公园跑步晨练半小时,再去与黄冈一桥之隔的鄂州上班。这已成为顺丰湖北枢纽产业发展指挥部高级经理宋彦龙的日常习惯。
宋彦龙说,鄂州花湖机场顺丰转运中心投用,他从北京转到鄂州工作,为让孩子享受黄冈优质教育,2023年10月,他家果断在黄冈市临空经济区购房落户,享受到了黄冈的购房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生活配套等一站式服务。
得益于一揽子政策引导,119名顺丰中高级管理人员在黄冈临空区购房安家,家属在黄上学、就业。
针对“人口不集中、城市不紧凑、产业不聚集”问题,市委、市政府把城市产业“双集中”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把就地城镇化作为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的动力源,全面推进。
政策支持激活就地城镇化需求——
黄梅县作为以“双集中”为切入点推进就地城镇化的省级试点,顺应城镇化规律,综合施策激活农民进城和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需求。
在以综合政策引导人方面,针对进城农民,制定“进城后三权不变”“公积金支持”等政策;针对产业工人、返乡人员,制定“免费技能培训”“创业贷款”等政策;同时出台鼓励生育、住房保障等政策。
在以就业创业留住人方面,成立国有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解决进城农民技能缺乏、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培育“黄梅绣娘”劳务品牌。建成人力资源市场,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撮合不紧密的问题,提供就业岗位9000余个,设立在外务工人员服务站,鼓励返乡就业创业。
系统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在主城区,围绕武鄂黄黄同城化,按照“通道—组团—功能—产业”的逻辑,加快建设科技城、文旅城、空港城。深化与东湖高新区共建“光谷第九园”,新导入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产业项目36个。
依托黄冈中学品牌效应,引进央企投资43 亿元,鄂黄大桥桥东片区形成优质资源集聚区,着力打造黄鄂百万人口城市新中心。今年秋季,黄冈第二中学园区一期项目将建成投入使用,并面向全国招生。整个项目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共可容纳21000名学生。
黄梅县将2所乡镇高中整体迁入城南新区,同时配建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全市计划两年内,将11所乡镇高中搬迁进城,县(市)城区新增学位5万个以上,预计拉动人口集聚7.5万人。
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各县市抢抓发展机遇,制定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标准,加快提升县城建设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出台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促进县城人口集中、产业集聚。
今年春节前,我市10个县(市、区)开展“回家过年、回乡创业”系列活动,达成返乡就业意向3.6万人。春节前后,全市新增县城购房需求2.5万人,元月以来,全市民营房企拿地11宗、515亩、成交价8.27亿元。
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黄冈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如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打好特色牌、走好融合路、念好富民经。”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朝晖表示,我市以供应链思维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乡村新质生产力。
开年以来,按照“主产地大县牵头,龙头企业支撑,全市一盘棋运作”的思路,我市加快成立中药材、淡水鱼、黑山羊等16个特色农产品行业协会,加快行业标准制定,出台扶持政策,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
华中(浠水)蛋品交易中心,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专业蛋品交易市场,建有蛋品交易、冷链仓储、质量检测等“一中心六区”,日均交易鸡蛋700万枚。浠水县依托该中心探索供应链实现方式,2023年浠水蛋鸡产值突破90亿元。
围绕“三品一标”和一二三产业联动,市县共建一品一链,目前,蕲春蕲艾、浠水鸡蛋、英山茶叶、黄梅粮油供应链初步搭建,基本形成了一个协会、一套标准体系、一个研究院、一个供应链平台的新格局。
为做深农产品加工,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和服务,围绕中医药大健康和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全力招引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过千亿。
胡朝晖说,逐步将黄冈打造成全国优质农产品供应链基,走出一条产业兴、集体强、村民富的新路子,力争2024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在工业上,以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市传统主导产业。针对纺织服装产业链痛点堵点,积极对接省华纺链,黄冈推动481家纺织服装企业完成上链注册,享受到集采集配、线上交易、数字化改造等延链补链服务,提升纺织链能级。
搭建麻城“金石链”、武穴建材链、红安泛家居链等重点供应链平台,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我市传统产业占比大的现状,将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深入开展‘技改赋能、制造焕新’专项行动。”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婷说,黄冈将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通过技改赋能,推动建材向装配式建筑拓展,向新材料延伸;化工向化学原料药、电子化学品、精细磷氟化工聚焦,纺织向纤维新材料、功能性纺织品升级,船舶向绿色智能转型,让传统产业新起来。
坚持“三专”引领,让新兴产业壮起来。围绕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建设专业园区、出台专项政策、完善专项配套,促进集群发展。围绕配套长江存储布局产业园,培育湿电子化学品集群;对接光谷生物城,建设特色原料药生产基地;依托智能科技产业园,发展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目前,全市培育30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居全省第4。
在服务业上,把农文旅融合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擦亮“大美黄冈,此心安处”文旅品牌——
“大美黄冈,美在生态、美在人文、美在心灵、美在心安。”在发布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涂宝峰这样描述黄冈的文旅资源。
为将黄冈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物产、好区位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23年,我市启动了发展全域大文旅,探索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深度整合新路子。
创办东坡庙会,搭建横向整合平台,以文化形态整合资源。一年多来,市县共举办节会活动200多场次。以此为平台,全市相继开发地方优秀文化剧目41部,特色文创产品1000多种。东坡庙会一举夺得中国文旅总评榜品牌奖。
创建多彩旅游路,搭建垂直整合平台,以物理形态整资源。正在推动全市总长1000公里的多彩旅游路建设,以路串线、以线串珠,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和休闲度假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通景、链景、融景”文化旅游网,实现“沿着彩线走、美景到处有。”
创立国有文旅企业,搭建市场整合平台,以运营形态整合资源。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5.2%、45.1%。
以改革开路创新破题,干出现代化新样子
“黄冈以思想解放引领改革攻坚,以改革开放促进振兴发展。”发布会上,黄冈承担的多项省级改革试点,推出的一批原创性改革,成为记者关注的问题之一。
“越是后发地区,越要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探索新模式、激活新动能,勇于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这已经成为黄冈各地各部门的发展共识。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体制障碍,坚持改革开路、创新破题,以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集成推进“放管服”“多规合一”、国企改革等30余项原创性改革。
聚焦破解“城镇挤、乡村空”难题,全域推进融合型教联体改革,按照“城带乡、强带弱、大带小”原则,组建167个教联体,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聚焦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难题,稳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改革,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让更多群众就近“看得好病”。
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带动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冈好办”营商环境品牌。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4.8亿元。创新融资服务改革,出台15项农村资源要素融资办法,推动信贷风险补偿金和融资“白名单”制度向涉农领域延伸,累计为822家融资困难市场主体提供贷款31亿元。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蔡伟介绍,黄冈在系统谋划推进改革破难上,既突出问题导向,指向发力,精准突破;又突出各项改革协同联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去年,全市新增流转面积120万亩,土地经营权流转率达到57%,新增“四上”企业1219家,创历史新高。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空间。我市积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深度融入大循环,加快建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构建内畅外联的开放体系。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邮政快递业务量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外贸进出口增速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创新招商机制,招商引资创历史新高。通过改革破题、创新破难、开放破局,开辟了发展新境界,拓展了高质量发展空间。
眼下,我市牢牢把握省委“五个以”实践要求,对标落实“五个一”发展调控机制,正在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与省级调控机制相适应的市以下统筹机制,为黄冈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能,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黄冈力量。
答记者问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忠诚 答记者问
问:黄冈基础教育享誉全国,黄冈中学、“黄冈密卷”家喻户晓,请问黄冈在发挥教育品牌优势,以优质教育资源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新的探索?
答:黄冈历来崇文重教,素有兴学育人之风。特别是去年以来,聚焦“城镇挤、农村弱”等突出问题,在试点基础上全域推进融合型教联体建设,实行“七个一体化”管理,打通城乡教育资源双向流动壁垒,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
同时,我市突出以教育为核心的优质公共服务引导人口集聚,依托黄冈中学优质资源,建设黄冈第二中学园区,一期项目今秋投入使用,并面向全国招生。整个项目预计2025年全面建成,共可容纳21000名学生。还将在该片区建设小学、幼儿园,打造成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有力增强黄冈市区人口聚集力,形成城市发展新的竞争优势。
来黄冈,上好学!我们热忱欢迎省内外学子选择黄冈、就学黄冈、筑梦黄冈。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蔡伟 答记者问
问:黄冈承担了多项省级改革试点,推出了一批原创性改革。请问黄冈是如何系统谋划推进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的?
答:黄冈市委、市政府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体制障碍,坚持改革开路、创新破题。一方面,突出问题导向,指向发力,精准突破。另一方面,突出各项改革协同联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重点是四个统筹:统筹就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统筹产业链和供应链,统筹民生改善和治理创新。
今年是黄冈改革攻坚年,我们将坚定改革方向、聚焦改革重点,为全省改革创造经验,为黄冈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能。
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婷 答记者问
问:请问你们在推进工业经济“开门红”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将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
答:为推进工业“开门红”,我市从下好先手棋、政策组合拳、服务连心桥三个方面发力。去年12月就制定“开门红”方案,出台系列激励政策,组织1683个工作队为企业解难题,前两个月,多项工业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我们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设备更新,让传统产业新起来;“三专”引领,让新兴产业壮起来;贴心服务,让优质企业强起来;信息化赋能,让智改数转融起来,奋力书写黄冈新型工业化的新篇章。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朝晖 答记者问
问:黄冈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请问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答:坚持以供应链思维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乡村新质生产力。
打好特色牌:成立中16个特色农产品行业协会,组建农业产业研究院,加强“三品一标”建设,不断提升黄冈特色农业品牌“含金量”。
走好融合路。搭建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努力实现一批特色农产品供应链总产值过百亿元,逐步将黄冈打造成全国优质农产品供应链基地。
念好富民经。聚力发展优势产业,盘活农业农村资源资产,推广“政银企保村”联农带农机制。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涂宝峰 答记者问
问:黄冈是文旅资源大市,请给我们介绍一下黄冈的文旅特色。当前季节,黄冈最吸引人的文旅资源有哪些?
答:大自然造就黄冈灵山秀水,也赋予诗情画意。这里,东坡文化独领风骚,红色文化光辉璀璨,戏曲文化绚丽多姿,禅宗文化久负盛名,医药文化海内闻名,名人文化独一无二。
大美黄冈,美在生态、美在人文、美在心灵、美在心安。在这里,春赏万亩杜鹃花海,夏玩峡谷漂流,秋赏层林尽染,冬享温泉养生。当前正是黄冈最具颜值、最有品质的季节,来黄冈上春山,共赴一场繁花似锦浪漫之旅、心安之旅。
黄梅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梁 答记者问
问:黄梅县承担了以“双集中”为切入点推进就地城镇化的省级试点,请问黄梅县在推动“人、城、产”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答:黄梅是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开展试点有基础、有潜力。试点以来,我们注重规划统筹、指标引领、政策激活、项目配套“四位一体”,探索推动“人、城、产”融合发展。2023年城镇化率提高1.37个百分点。
以教育为核心的优质公共服务引导人口聚集;建立“规、建、管”一体化机制提升县城品质;突出比较优势促进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元月以来销售商品房949套、同比增长39%。
责任编辑:王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