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做强“硬联通” 笑迎天下客→写在鄂黄长江公路大桥惠民政策正式施行之际

新闻中心 > 城市圈频道 > 黄冈

2022-05-05 08:49 来源: 黄冈日报
【字体:






  相前阅读↓↓↓
  凌晨直击|鄂黄长江大桥免费通行,记者带你去现场瞧一瞧…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千年前,北宋文学家黄庭坚面对江水阻隔,怅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
  滚滚长江绕城而过,黄冈、鄂州,遥遥相望。一座横跨长江的公路大桥本是畅通天下的康庄大道,却随着时代发展日益成为阻碍交流的掣肘。
  “对接大武汉、沟通大长江。”5月1日零时,鄂黄长江公路大桥免费通行惠民政策正式施行,这意味着横亘在千万群众心头多年的大桥收费问题得以破解,政策红利将惠及百姓民生。
  这是省委、省政府对黄冈的关心厚爱——建设鄂东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托付黄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直部门多次现场办公,推动惠民政策落地;
  这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我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不胜不休,积极践行了在全市“两会”上的庄严承诺;
  这是交通运输等部门锲而不舍、勇担重责的行业担当——面对重重困难,交通人始终保持忠于职守的赤子之情、踔厉奋发的开拓精神,让一条条民生之路、发展之路、开放之路变为现实。


  5月5日0时从黄州方向往鄂州方向首辆免费通行的出租车。记者 周伟 摄


  5月5日0时从鄂州方向往黄州方向免费通行的私家车。记者 周伟 摄


  一桥“锁”喉—— 康庄大道陷入“收费站围城困局”
  曾经,从黄州江边经鄂州去武汉,过江汽渡用时占整个行程的1/ 3,如遇下雨起雾,汽渡停运,市民只能望江兴叹。
  “鄂州和黄州一江之隔,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两地有很多人每天都驾车去江对岸上班,抛开行政区划的因素,在人文、地理上,鄂黄两地就像武昌与汉口一样,犹如一个城市的两个‘镇’。”市史志研究中心主任江明说。
  改善出行条件,助力经济腾飞,让“天堑变通途”,在长江上架起一座大桥势在必行。
  1999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批复鄂黄长江公路大桥开工报告。
  经过三年鏖战,黄冈提前一年工期实现了大桥竣工通车。2002年9月26日,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连接黄冈、鄂州两市的鄂 黄长江公路大桥顺利通车。 大桥如龙如虹,大气磅礴,蔚为壮观。 数十万黄冈、鄂州民众自发上桥庆贺大桥通车。
  “当年黄冈财力紧张,黄冈的干部群众勒紧裤腰带,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自主筹资终于建成了一座气势如虹的大桥,彻底解决了黄冈鄂州两地长期靠轮渡、汽渡摆渡过江的历史,对促进黄冈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经历了大桥建设的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回忆说。
  这座桥,也成为黄冈、鄂州两市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希望桥。
  按照国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收费公路政策,2002年9月,省政府批准设立鄂黄长江公路大桥一级公路收费站,收费年限30年;通车后,由于债务沉重,初期车流不足,黄冈经营十分困难,难以正常还本付息。在省政府重视和省直相关部门支持下,2013年4月3日,鄂黄长江公路大桥资产和运营正式移交湖北交投公司。
  “往返一趟需过桥费30元,如果按通勤算,一个月要七八百块,作 为普通百姓压力有些大,过桥费比油费还高,每月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奉献给鄂黄长江大桥了。 ”在黄冈上班的鄂州人张珊珊说。 为了节省开支,她逢年过节才回家和亲人团聚。
  昂贵的过桥费用让两地市民犯了难,为了免费过桥,很多老百姓选择骑摩托车从大桥旁边的窄道走,道路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一江之隔,一桥“锁”喉,锁的不仅仅是两地交流的情谊,也是发展的速度。
  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把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作为加快对外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硬仗来打。这条通往武汉 的一条便捷通道却紧紧扼住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的咽喉。
  随着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做好临空经济大文章,推动黄冈、鄂 州、黄石深度融合,城市抱团发展势在必行。近10年来,每年我市都有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强烈建议:取消大桥收费,促进两地交流。
  “对岸(黄冈)很美,过桥很贵!”鄂州当地媒体和百姓也纷纷呼吁取消收费。




  一诺千金—— 抢抓机遇千方百计扩大“免费通行圈”
  近年来,我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全国性铁路路网在此交汇、高速公路网通达四方、花湖机场开航在即——黄冈的“鄂东立交桥”之梦,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水陆空”的综合运输线上不断发酵、延伸。
  在现代经济格局中,通达之便不仅依靠地利,更有赖顺畅迅捷的交通。
  2021年6月15日,刚到黄冈履新不久的市委书记张家胜主持召开市区对外交通规划布局专题会,强调要树立交通“先行官”理念、综合交通理念和交通经济理念,强化交通“硬联通”,进一步便利人员进出,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畅通经济循环,让发展资金进得来,让企业产业运得畅。
  继2013年、2014年、2018年我市先后拆除禹王收费站、陶店收费站、南湖收费站,位于城南的鄂黄长江公路大桥成为黄冈普通公路政府还贷性收费站围城的最后一块“骨头”。
  2021年7月6日,市委书记张家胜,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军杰在黄州与湖北交投董事长龙传华、总经理卢军一行座谈交流,对鄂黄长江公路大桥收费实施惠民政策情况进行深入协商,并要求相关部门加快研究惠民便民方案。
  “鄂黄长江大桥收费问题是黄冈重大发展问题和现实民生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适时推出惠民政策是落实交通运输部‘悦其行、畅其流’的实际行动,也是当下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面对现实,精准研判,综合考量,寻找平衡点,寻求各方支持,力求方案可行,实现多赢。”市政协副主席、原交通运输局局长周银芝分析说。
  如何在兼顾企业效益和地方财力的平衡点上最大限度让百姓享受政策红利?经过前期充分调研测算、问计于民、汇报对接和专题请 示,2021年8月,市交通运输局迅速草拟了相关方案。
  与时间赛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此后三个月时间里,市领导先后八次到武汉,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并逐一拜访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湖北交投等相关部门和企业,寻求大桥免费通行的最佳方案;接着又辗转至鄂州,沟通协商惠民政策细节,共同推进方案落地。
  “抢着吃午饭的时间争分夺秒争取汇报”,黄冈人锲而不舍的拼搏状态和不胜不休的老区精神让省直部门十分感动,均表示大力支持惠民政策,并多次开会研究决策。市交通运输局专班回程后立马按多方意见,十易其稿,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在市交通运输局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同志的办公桌旁,一米多高的各类相关材料见证了这个艰难的过程。
  经济账不能不算,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民生账”,既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定力,也需要敢为人先的魄力担当。
  2022年1月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军杰在全市“两会”上承诺:2022年,黄冈市将推动鄂黄长江公路大桥9座及以下客车免费通行。
  2022年在全省“两会”期间,市委书记张家胜屡屡向省委、省政府、省直部门及企业主要领导汇报进展情况争取支持。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军杰也先后五次赴省沟通对接。
  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湖北交投展示省属国有企业担当,在出台惠民政策若干问题上担当担责。市交 通运输局专班几乎每隔两三天就到武汉沟通对接方案具体细节,惠民政策的出台进入“快车道”——
  2月23日,省政府就推出惠民政策召开第一次专题会议,初步商议了该政策的具体问题。
  3月1日,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召开推动黄冈建设鄂东区域性中心城市座谈会,要求各方共同探索鄂黄长江公路大桥市民免费通行的新举措。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在专报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快推出惠民政策。3月15日,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的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文兵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推出惠民政策的若干关键问题。
  3月26日,省政府出台鄂黄长江公路大桥惠民政策会议纪要,明 确9座以下小客车通过ETC方式实现免费通行,免费通行产生的免费额按固定基数加约定年增长率确定,并由湖北交投和黄冈、鄂州两市按5:5比例分摊,黄冈市和鄂州市再按分摊数额7:3比例分摊。两市跨市公交免费通行,其免费额由湖北交投承担。
  当天,黄冈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惠民政策黄冈落地方案。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4月7日,随着黄冈市、鄂州市和湖北交投三方签订鄂黄长江公路大桥惠民政策合作协议,全市“两会”上,这句备受社会关注的庄严承诺终成事实。
  为确保政策顺利落地,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公安局、湖北交投鄂黄长江公路大桥有限公司共同商议了路警企联动方案,同时做好新闻 发布、政策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公司还积极推进收费软件升级、车道改造、员工培训等,多方联动做好万全准备迎接“五一”车流小高峰的到来。
  “看到这个信息太兴奋了,哈哈,这条政策让我幸福感爆棚!再 忙,点赞一万个!”定居在鄂州的黄冈人陈楚楚,十分兴奋地在朋友圈分享道“,刚毕业的老弟说,大桥不收费了就买车!”
  打破传统思维,破除交通壁垒,竭尽全力创造性探索解决方案,黄冈城区的“免费通行圈”越扩越大。
  “此次免费惠民政策包括九座及以下的小客车,涵盖了大部分车型,是黄冈市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成果,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将共享这一优惠政策,武汉同城化步伐将再提速。”相关业内人士分析说。


  一马当先—— 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打造“三小时经济圈”
  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打造鄂东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等多项国家、省级战略“落子”黄冈,作为承东启西的重要支点,黄冈正载天时。
  打开黄冈市交通道路布局图: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紧邻三座机场,全市8条铁路、9条高速、10座长江大桥先后建成,黄冈更载地利,也奠定了其鄂东交通枢纽地位。
  2014年6月,武冈城际铁路与黄冈长江大桥同步建成通车,将黄冈、武汉的时空距离缩短到30分钟以内,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开启 了同城化的新时代。
  “推行鄂黄长江公路大桥免费,是顺应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大势的一件大事,也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交通利益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黄冈的大门全面敞开,与武汉、黄石、鄂州的交流更加畅通了,将有力推动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省、市人大代表、湖北正茂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管正兵深有感触地说。
  如何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多式联运疏运体系,更好发挥交通对区域经济的服务支撑作用?去年9月,市政府 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着力推进大别山生态经济带绿色崛起和沿江高质量发展带高水平开放。
  市交通运输部门以一马当先的干劲和拼劲,织密以市区为核心布局的“环形+放射状”交通网络。2021年全市完成交通运输投资227 亿元。
  继安九铁路、蕲太西高速、沪蓉高速龟峰山支线开通运营后,黄黄高铁、麻安东高速也正式通车运营,江北铁路铺轨完成,武汉至黄冈市域(郊)铁路规划研究已启动;武红高速用地报批已报自然资源部,燕矶长江大桥主塔正式开钻,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唐家渡一类水运口岸地下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联检大楼、口岸进出通道开工建设……
  “纵观黄冈交通布局,黄冈3小时可通达长江经济带主要经济圈,产业升级将迎来新机遇。”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孙迎松说。
  天下之中的地利,意味着运输半径的缩短;交通底盘的锻造,带来了物流成本的下降。
  “一项项硬举措落地生根,投资者看到黄冈营商环境的变化,现 在,到黄冈来考察、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市经信局副局长田晓明说。
  今年3月,富乐德·长飞半导体黄冈产业园项目、紫云山抽水蓄能项目等百亿级项目先后签约并成功落户,为黄冈高质量发展聚势蓄 能。
  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年一季度,我市GDP增速13.8%,居全省第三位,武汉城市圈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居全省第三位。
  “推动对江北铁路、武冈城铁既有线路市域化改造,争取武黄市域铁路、鄂黄第三过江通道尽快纳入规划,加快推动燕矶长江大桥及接线、武红高速、蕲太东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京九高铁阜阳至黄冈段、英山至黄梅高速、麻阳高速北延、武汉至黄梅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为推动黄冈高质量发展夯实底盘。”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迎松表示。
  【记者手记】
  一诺千金惠民生
  鄂黄长江公路大桥收费问题多年来一直是黄冈、鄂州两市人民和政府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
  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黄鄂黄融合发展及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物流成本等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主动回应民生关切,庄严承诺:2022年推动鄂黄长江公路大桥 9座及以下客车免费通行。
  政策有限,作为无限。面对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黄冈抢抓窗口期,主动融入,锲而不舍,干中求助,不开“空头支票”,保持坚持不懈的韧劲,发扬钉钉子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关心支持下,用了不到八个月时间推动惠民政策落实落地。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既要兼顾企业效益,也要考虑自身实际,黄冈既算“经济账”,更算“民生账”,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沟通衔接工作,创造性提出了惠民政策,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座桥,成为“发展为了人民”的生动注脚,也为“践行诺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提供了生动样本。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桥,让民意越来越畅通,让政府和百姓的心越贴越近!


  《黄冈日报》5月5日第3版


  责编:李奕漫|初审:叶涵莹|终审:钱芳 来源:黄冈 日报全媒体(记者汪秀玲 通讯员龚婷 夏彬)
  关注掌上黄冈视频号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