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值得收藏!重磅合集来了!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冈

2022-07-04 22:03 来源: 黄冈日报
【字体: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擘画了湖北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确立了“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推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湖北日报连续推出十一篇系列评论员文章,解读党代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0 1


  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把握“先行区”目标定位
  —— 一论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湖北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擘画蓝图,确立了“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凝聚共识是昂首奋进的动力,思想统一是勠力同心的基础。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把握“先行区”目标定位,深入理解这一奋斗目标对于全省上下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湖北各项事业发展走进新天地,对于荆楚大地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具有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是湖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深刻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在重要会议上,在地方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主战场中选准自己的定位”“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湖北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将国家所需、湖北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有机结合起来的深层考量,是湖北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责任担当,是湖北奋力在服务全国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的积极作为。
  这是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在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目标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过去五年,湖北推动“建成支点”实现历史性突破、“走在前列”迈出关键性步伐、“谱写新篇”取得标志性成果。站上新起点,湖北如何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创造什么样的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四化同步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党的建设取得新进步,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所明确的六大目标,标明了湖北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要把握的历史主动、争取的更大荣光。
  这是湖北面临的一次系统性、重塑性战略机遇,也是湖北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发展战略路径的深刻调整。湖北锚定建设“先行区”这一奋斗目标的信心和决心来自哪里?条件和基础又有哪些?从经济结构看,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产品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船小好调头”、转型成本低。从资源要素看,湖北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科教资源丰富,既是制造业重地,又是中部粮仓,综合要素成本相对较低。从地理区位看,我省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节点,位于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能够形成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场规模。特别是历经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和疫后重振等大战大考,全省上下感恩奋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疫情防控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成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和良好环境。这次省党代会部署了建设“先行区”的九大路径,不折不扣狠抓落实,只争朝夕苦干实干,我们就能有力托举湖北的壮丽前程。
  先行一步、走在前面,自我加压、奋力攀高,是为“先行”。汇聚奋斗者的足迹,凝聚追梦者的心气,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一定能推动湖北由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让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画板色彩缤纷,让脚下这片发展的土地变得更加热气腾腾。
  0 2


  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二论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安全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决守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从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湖北发展的内在要求,到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再到明确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前进路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从为全局计、为长远谋的高度,突出强调要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所处的时代方位和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都决定了我们要把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发展中更多地考虑安全因素。着力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设,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
  要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湖北江河湖库众多,治荆楚必先治水。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要通过确定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科学谋划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短板,守住水安全底线。通过强化治山理水,加强上下游统筹、左右岸协同、干支流互动,守住水环境安全底线。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要坚决守住生态和粮食安全底线。生态大省、农业大省,是湖北发展的突出优势,更是湖北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00亿斤以上,为“中国碗”装“中国粮”贡献湖北力量。
  要坚决守住经济安全底线。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特征更趋明显,“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模式不可持续,更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要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冲击能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增强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储备能力,稳步推进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以及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方面推进,不断增强发展韧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要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底线。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反弹。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筑牢社会中每个人的安全感。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发展的目标越是远大,发展步伐越向前进,越需要我们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筑牢安全屏障,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0 3


  坚持创新驱动 建设“三高地、两基地”
  ——三论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创新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围绕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置于“六大目标”之首,从实践路径上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部署。
  从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湖北发展的内在要求看,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带动能力的迫切需要,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湖北是科教大省、制造业重地,科教资源丰富,产学研用链条较为完备,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同时也要看到,我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还不够强,科教人才优势发挥还不充分。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必须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教、人才、产业等比较优势,着力解决一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中的重大“卡脖子”问题,推动“三高地、两基地”建设,加快形成若干个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产业和产业集群。
  立足湖北的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系统性、重塑性的战略机遇,“三高地、两基地”建设特色鲜明、路径清晰。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既要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培育壮大高科技优势产业集群,又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营造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良好创新生态。打造制造强国高地,要持续做强我省汽车产业优势,打造“汉孝随襄十”为重点的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全国汽车产能基地,推动汽车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以“技改提能、制造焕新”工程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实施优质企业培育工程梯度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产业链领航企业。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要构建数字化平台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化引领区和产业数字化先导区,大力拓展数字化应用,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能建造,打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基地,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种业发展水平,夯实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基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现代农业要素保障和平台支撑,持续做大做强“荆楚粮油”等湖北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国现代服务业基地,要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锚定科技强省目标,在原始创新上攻坚发力,在企业创新上激发动能,在产业创新上跨界融合,在制度创新上勇于突破,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才能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构筑坚实支撑、注入澎湃动能。
  0 4


  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
  ——四论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经济循环畅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强支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指出,“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锚定了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前进路径之一。
  从外部环境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特征更趋明显,“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良性循环,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自身优势看,湖北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结点;东联长三角、西接成渝、南向粤港澳、北望京津冀,位于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立足中部腹地和战略纵深,能够形成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场规模。湖北有基础、有条件强化要素资源整合创新和配置能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生产节点、流通节点、消费节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把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的优势。
  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适度超前谋划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增强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推动传统消费扩容提质、新型消费加快成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汽车等大宗消费,推进消费市场下沉,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统筹推进全省多层级消费中心梯次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要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过推进“一主两翼”交通结构由“Y”形升级为“△”形,形成省域高铁内环线、构建江汉平原高铁大环线、完善“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络等一系列建设,加快构建东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资信四流融合、铁水公空四网互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建设武汉国家级中欧班列区域性枢纽节点,加快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打造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提升开放功能,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
  要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以实施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经济便捷、智能绿色、融合联动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快进出口贸易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大市场平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宗商品战略中转基地、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平台、综合性商品交易中心。
  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必须在加压奋进中乘势而上,在时代潮流中顺势而为。过去五年,湖北港口、机场资源深度整合,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加快完善,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迈稳第一步;放眼未来,“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高效顺畅现代物流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是省党代会明确的“先行区”目标的重要内容。全省上下必须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立足自身有利条件抢抓机遇、奋力争先,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担负起更重大的使命,展现“重要节点”和“重要枢纽”的担当和作为。
  0 5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五论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立足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定位,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提高经济集聚度和城市竞争力。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区域经济的新脉动,指明了新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新方向。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要尊重客观规律,适应区域发展的新形势,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以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完善“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机制,推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宜荆荆都市圈,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辐射江汉平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增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并明确了全省各市州发展目标。全省各市州要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思考和谋划自身发展,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找准目标定位,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关键在协同。要落实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推动产业科创协同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保联治,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城市建设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以城市体检评估为手段,以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为路径,健全体系、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管控底线、提升品质、提高效能、转变方式,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一把金钥匙。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也迈入了新的发展征程。全省各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瞄准自身发展定位强化使命担当、加快补齐短板,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我们就能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0 6


  以强县工程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
  ——六论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县域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的基本单元,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阵地。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斗蓝图中,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
  要加强县城建设。县城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既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县域公共服务中心和人口集聚中心,在推动就地城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要提高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特别是提升县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平台、资源、服务下沉,强化县城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县城建设不能直接照搬照抄大城市的建设模式,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实际需要,优化县城开发建设方式,彰显县城及乡村自然、产业和文化特色,严格控制县城建设密度与强度,建设适合县城特点的小型化、分散式基础设施,推动组团式综合开发,让县城真正成为吸引人、留得住人的地方。
  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湖北是农业大省,各地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和资源,做好“接二连三”文章,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发展内生动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深入合作,建立紧密型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搭建“三农”服务平台,完善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实现“农民保收、城市保供”。
  要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健全服务“三农”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推动市县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平台向镇村延伸,破解“办事远、跑腿累”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就地就近就能把事办好。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动教联体、医联体等建设,引导更多资源、资金、人才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人口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获得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
  要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立足做强基层,建设完整乡村社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基层服务群众的条件、能力和水平。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从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做起,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实施强县工程的重点是促进农民增收,核心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乡村振兴,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而要着眼于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顺应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健全城乡统筹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现代治理体系,让县域发展更有质量、更具活力,才能更好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0 7


  用好关键一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七论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五大关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既是对湖北五年来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湖北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充分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开放,强化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不是真正优化,关键要看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没有实质性降低。要通过做实“一个窗口”,整治“体外循环”“隐形审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狠抓政策落实打通助企惠民、纾困解难等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改革要全面深化、向纵深推进,必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以改革之力推动国有资本向创新链关键环节、产业链核心节点和价值链高端领域集中,强化打造全省综合交通物流体系的基础支撑功能、构建现代产业集群的战略引领功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动功能。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让民营企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要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要加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推动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
  要坚持内引外联、双向开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湖北不靠海、不沿边,唯有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全面拓展开放能力,以高水平开放促深层次改革,才能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成为先行者。推进制度型开放,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等重大机遇,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做实做优开放平台。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有序扩大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回首过去,从“汉正街”拉开城市商品流通改革帷幕,到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位“洋厂长”,湖北的精神血脉里一直流淌着敢于突破、积极进取的改革基因。奋进新征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改革促开放促创新,就一定能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由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0 8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八论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荆风楚韵、山水形胜、历史悠久、文脉深厚,湖北是长江文明重要发源地、楚文化发祥地,革命文化富集地,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为湖北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指明了奋斗方向、确立了行动目标。
  要挖掘荆楚文化的时代价值,着力构筑精神高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精神谱系,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崇德向善社会风尚。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拓展全国文明城市矩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增效,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优质高效均衡发展。
  要高质量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升温。我们要强化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打造更多承载中华文化、展现荆风楚韵的文化地标、文化现象、文化产品;立足厚重的历史文化、卓绝的革命斗争、火热的改革实践,推出更多展现中国精神、时代气象、荆楚风格的文艺精品;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用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来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要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禀赋,是湖北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强大基础。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要强化创新引领、创意驱动,差异化品牌化培育特色产业板块;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文化新兴业态上水平、提档次、成规模;积极稳妥推进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更好守阵地、出佳作、育人才;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促进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有序竞争、蓬勃生长;推进文旅体融合发展,做强“灵秀湖北”文旅品牌,建设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
  文化如水,精神如炬。过去五年,湖北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全社会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定信心、统一意志,更加需要文化引领、精神支撑。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不断展现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气象,我们就一定能为建设“先行区”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0 9


  增进民生福祉 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九论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之一,把“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提出“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共同富裕基础”的前进路径,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实际需求做起,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做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过去五年,全省58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45万人、基本医保参保率超过97%……一组组数据,是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生动印证。在疫情防控中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深刻总结五年来的奋斗历程,让我们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坚定,对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的行动更加坚决。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共同富裕,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坚持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稳步推进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前进路径来看,要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注重就业政策、服务、培训、权益保障协同,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发展慈善等公益事业,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建设教育强省,扎实推进健康湖北建设,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要兜实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锚定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斗目标,从“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到“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都深刻而明确地指向“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上迈出坚实步伐”。这是激荡人心的目标,这是温暖民心的愿景。奋进新征程,只要我们坚守人民立场,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一定能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10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十论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过去五年,省人大常委会设立1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全省所有市州和直管市、林区,立法听证会、选民接待日、专题询问、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确保了党和政府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人民政协围绕一流营商环境、科技强省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在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从做好统战、外事、群团等工作,到深入推进法治湖北、平安湖北建设,再到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湖北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凝聚起同心共进的强大合力。
  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我们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关注改革发展大事、社会治理难事、百姓日常琐事,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立足湖北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增强人民团体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为实现目标保驾护航,我们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湖北。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各项任务艰巨繁重,把“任务书”变成“施工图”,把“施工图”变成“竣工图”,法治如同“稳定器”“推进剂”。要一体推进法治湖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用良法善治护航湖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街上摆桌子,百姓赶集路过,县委的干部们就递上问卷:“老乡,县委正在搞调查,麻烦来填填吧。”这是上世纪80年代,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领当地干部力行听取百姓意见的场景。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跟随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进脚步,我们能深刻感知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丰富内涵:北京前门草厂四条的“小院议事厅”、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苏州“协商议事室”、新时代“枫桥经验”……汇民意、聚民声、集民智的有益探索,为中国式民主广泛而生动的实践写下注脚。
  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湖北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全省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荆楚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我们一定能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激发全省上下努力建设“先行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信心和动力。
  11


  保持闯劲拼劲韧劲跑好我们这一棒
  ——十一论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
  过去五年的英雄答卷,从迎接大战大考的攻坚克难中来,从穿风越雨的苦干实干中来。迈上新征程,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四化同步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党的建设取得新进步,建设“先行区”提出的每一个“新”目标,都对应着艰巨繁重的任务,都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抓落实的能力水平,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强保障。
  实现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让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得发展。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推动全省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生动实践。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广泛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在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发现矛盾问题、解决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关系。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继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让清廉守正、担当实干之风充盈荆楚大地。
  “先行区”,既是奋斗目标,也体现为精神状态。何谓先行,何以先行?就要有一种主动担当、快速行动的自觉,一种勇立潮头、敢当先锋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一种热火朝天、只争朝夕的干事创业氛围。立足全局、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勇往直前、勇争一流的闯劲,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劈波斩浪、勇毅前行;要保持实事求是、实干笃行的拼劲,树牢正确政绩观,把握精准要义,知责担责、埋头苦干,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要保持百尺竿头、百战不怠的韧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交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优异答卷。
  建设“先行区”,由全省每一个地方、每一个部位、每一个人的“先行”托举而成。紧紧扭住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战略任务和科学举措,凝心聚力、久久为功,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步一步往前推,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我们这一棒!
  欢迎关注黄冈日报官方视频号
  责编:李奕漫|初审:叶涵莹|终审:钱芳
  来源:湖北日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