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变“现” 药草增值!看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如何玩转市场
技术变“现” 药草增值
看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如何玩转市场
医圣故里,药草飘香。
每隔60秒,就有160瓶香砂平胃丸走下生产线。
8月26日,在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丸剂三车间,小小瓶子将生产线排得满满当当。这样的香砂平胃丸,每天能生产7万余瓶。
这条全自动制丸及包装生产线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研发经费5000万元,它实现了生产效率提高2.5倍,人工成本降低20%。
“现在车间每天产值在170万元以上。”丸剂三车间主任张世庚介绍,相比丸一、丸二车间使用的混合设备,三车间采用的是双动力混合机,生产效率高,混合均匀性高。
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蕲春龙头企业,坚持“传时珍医药伟业,谱本草科学新篇”理念,“闯入”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实现了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
技改,面向市场找突破——
引进新生产线,助推集团产值提升10%
“今年投资500万元引进了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和大蜜丸项目上市,将使集团的产值提升10%。”看着新项目,公司总经理孙利伟信心十足,“这两个项目还对完成全年15%到20%的增长速度起到助推作用。”
在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水蜜丸的包装流水线上,所有机械开足马力忙生产,工人们正在完成产品的包装工作。
“一线多产”,是公司一大特色。车间一条生产线除生产香砂平胃丸外,还能生产天麻丸、归脾丸、补丸、香砂六君丸等20余个中药品种。
生产总监董学说:“工厂7个制剂车间全线生产,每天可以入库2000箱货物,日产值超470万元。”
李时珍医药
作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不仅是全省医药工业十强,还早在2014年就荣登全国制药工业百强第49位。
让它保有如此地位的,是集团一直以来坚持不懈的技术改造和创新。
针对中药存在的抓药、熬药等复杂程序问题,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开始生产研发配方颗粒剂,不断抢占市场制高点。
市场是检验产品好坏的最佳反馈者。早在年初,公司的订单就已排到了几个月后,生产车间内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实现今年“开门红”。
李时珍医药
2010年,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跻身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且排名逐年上升。集团现有“湖北蕲春本草纲目生物科技园区”、“厦门美商药业”两大生产基地和“湖北武汉台湾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医药物流园),配套生产车间19个,认证剂型22个,分别为中药提取(2个)、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2个)、丸剂(3个)、搽剂、糖浆剂(2个)、煎膏剂(2个)、合剂、酒剂、气雾剂、中药饮片、毒性饮片、熏蒸剂、白酒、配制酒、发酵酒、化妆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等。
李时珍医药集团坚定不移吃改革饭、打创新牌,稳产稳链,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拥有185个国家药品批准文号、400多个注册商标,其中“本草纲目”商标2012年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创新,31项产品开发项目——
依托研发中心,不断提高中药材使用价值
浅绿色研发中心大楼内,身着白袍的研究员们对着仪器仔细观察产品,分析着药性。一个个新产品从这里“走”出来,迈上了生产线,向市场流通。
“产品的创新是企业发展龙头。”生产总监董学道出了公司的创新发展方向,“我们今年确立了四大类创新目标,即中药配方颗粒、大蜜丸项目、菌粉车间的发酵生产和技改项目,它们都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创新,离不开研发。2020年12月,由湖北省中药资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改建而成的湖北省中药资源应用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通过省科技厅备案。中心与湖北中医药大学长期合作,现有研发人员32人,硕士以上学位人员13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研究人员9人,省级以上专家4人。
中心以药用植物、现代中药、蕲艾大健康产品和药妆为创新研究方向,包括蕲艾、夏枯草等地标产品种质资源库、优质高产技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技术、药食两用健康食品开发,蕲艾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蕲艾提取物在化妆品、消毒产品领域的应用研究等。
近3年来,先后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合作,承担了“湖北省艾草自然科技资源库”、“基于湖北道地药材的现代中药创制及技术提升”、“大别山夏枯草开发与精准扶贫示范研究”等6项省级科技项目。获得“大别山区夏枯草规范化栽培技术”、“夏枯草优质野生种质资源的筛选及推广应用”、“大别山区夏枯草规范化种植及产业链构建”等系列科技成果……
有了科技加持,李时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真正实现了一株药草惠泽一方。
李时珍医药
公司依托蕲春县兴农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蕲春县鼎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专业中药材合作社,将其制定的“夏枯草规范化种植技术操作规程”向全县推广。
2019年,湖北中医药大学开发了夏枯草漂浮式育苗技术,成功解决了干旱季节夏枯草育苗困难问题。当年,公司推广夏枯草规范化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000亩,并通过施加夏枯草专用肥,实现夏枯草亩产增长10%以上,为农户直接增收3594.8万元,带动288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李时珍医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让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核心竞争力,这是李时珍医药集团一直以来所坚持的。
“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引进高科技设备,引进国内专业技术人才100多名。”李时珍医药集团工程技术中心总监王圣军说:“只有引进高端精密仪器和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在大健康领域才能取得新突破,走得更远。”
END
责编:李奕漫|初审:叶涵莹|终审:钱芳
来源:黄冈日报全媒体(记者鲁娜 通讯员李响)
欢迎关注黄冈日报官方视频号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