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我市团组织为孩子们打造“希望家园”——守护成长播撒希望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冈

2023-08-04 09:09 来源: 黄冈日报
【字体:

  自暑期“希望家园”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积极对接“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到各地“希望家园”开展志愿服务,共招募到1551名青年志愿者。

  这些青年志愿者们活跃在全市298个“希望家园”项目点,为12564名少年儿童带去丰富多彩的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从娃娃抓起

  “我知道,红领巾是由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

  7月5日,黄州区陶店乡望城村“希望家园”陶梓彤庄严回答。当天,青春黄师服务队的志愿者老师为望城村孩子们上少先队活动课,讲解红领巾、少先队队旗、队徽的含义,齐唱少先队队歌,洪亮的歌声在课堂久久回荡。

  7月8日,罗田县胜利镇武钢新村,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志愿者开展“党旗所指,团旗所向”宣讲活动。结合罗田革命光荣历史,用红色故事向“希望家园”孩子们宣讲党和团的历史传承,培养少年儿童的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据了解,“希望家园”红色主题教育不局限于课堂之中,还充分发掘黄冈红色资源,在烈士陵园、陈潭秋故居、闻一多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讲革命故事、话英雄事迹,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常抓安全教育,守护平安成长

  “希望家园”将安全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围绕防溺水、消防安全等专题,创新机制联合安全教育活动,为少年儿童平安成长保驾护航。

  “溺水好可怕呀,以后我不会去玩水啦!”7月18日,黄州区堵城镇白衣村“希望家园”孩子向支教老师说。当天,全市“希望家园”的12000余名孩童共同观看“同上一堂安全课——儿童防溺水指南”直播课。

  除统一部署的防溺水课程外,7月上旬蕲春、黄梅等地“希望家园”提前筹划,邀请蓝天救援队专业人员,通过讲解、示范和亲身演练,帮助孩子们掌握溺水自救本领。

  “希望家园”进消防队。7月,全市各县(市、区)“希望家园”项目点陆续组织800余名少先队员到消防救援队,当一天“小小消防员”,学习消防安全和自救知识,探秘消防车功能,穿戴消防装备,亲身体验消防员的生活,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检察官进“希望家园”。7月21日,武穴市检察院团支部书记汤冰以“远离伤害,保护自己”为题,在武穴市职工之家“希望家园”项目点讲授法治安全课程,以案说法,教导青少年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保护自我安全,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

  创新多彩活动,助力素质提升

  在“希望家园”各项目点,不仅有基础的课程辅导服务,每周还有2到3次的特色创新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拓展课程让孩子们在巩固课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多元素养。

  科技进“家园”。7月13日,在黄梅县西河桥社区,武汉科技大学“智行筑梦”实践团为“希望家园”近200名孩子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技启蒙课。无人机在志愿者老师们的操控下直冲半空,孩子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操控无人机起飞、悬停、降落。在随后的“水火箭”制作课程中,志愿者老师讲解了“水火箭”发射原理,指导孩子们将切开的两个瓶子相连成为“燃料舱”和“载荷舱”,在注水加压后“水火箭”成功发射。在愉快的活动中,一颗颗热爱科学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心间。

  非遗技艺进“家园”。“好厉害呀,一根棕榈叶就能编出这么漂亮的玫瑰花。” 7月24日上午,武穴非遗棕榈叶手工编织技艺传承人干渊到武穴市妇女儿童中心“希望家园”,向60余名儿童和志愿者老师介绍棕榈叶手工编织。棕榈叶在干渊十指间翻飞,逐渐化作玫瑰花、蜻蜓,孩子们惊叹不已的同时,学得饶有趣味。

  东坡文化润童心。“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7月18日清晨,蕲春县向桥中学“希望家园”孩子们诵读着《赤壁赋》。“被贬黄州的短短几年里,苏东坡创作出了753篇(首)诗词歌赋,在此登上了文学巅峰,这就是其勇面逆境的最佳证明。”青春黄师服务队的志愿者兰碧云为孩子们讲解《赤壁赋》背后的苏轼。

  “学习东坡诗词,不单是为了增强青少年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更是为了鼓励青少年学习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苏东坡系列课程设计者——黄冈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冯鹤林说。

  各地“希望家园”项目点还根据当地科教资源和历史文化特色,开展了“希望家园”进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活动,帮助少年儿童提升科学素养,引导他们了解本地历史、热爱中华文化,培育和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通讯员 张浪 林云

  责任编辑: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