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向“新”而行“质”胜未来——一季度黄冈经济微观察③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冈

2024-04-30 09:10 来源: 黄冈日报
【字体:

  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细读黄冈一季度经济报,黄冈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新”的气象不断涌现。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2%,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

  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速5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全省“赛马制”评价中,我市综合评价98.7分,居全省第二类市州综合评价第1位。

  今年是黄冈新型工业化的起势之年。全市上下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催生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在黄冈大地落地开花。

  设备更新,让传统产业新起来

  在黄冈美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大屏幕上数十个监控画面,实时显示各生产车间的情况,林立的机器让人透过画面就能感受到一派繁忙。

  “为赶订单,5个车间一直满负荷生产。”公司总经理刘建军说,2022年产值3.5亿元,2023年产值7.6亿元;今年冲刺10亿元。市场一路上扬,得益于技改赋能。

  2010年落户黄冈化工园的美丰化工,主要生产紫外线吸收剂,市场虽一路看好,但曾因设备陈旧导致产能跟不上。

  2019年以来,公司对标行业一流,陆续投入3亿元,实现“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生产的防晒材料品种从10个扩大到15个,产能由每年4000吨提升到9000吨,90%产品出口到60多个国家,成为欧莱雅、雅芳等一线品牌的供应商,每吨售价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公司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技改赋能,产品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在黄冈高新区,今年一季度,美丰化工、中有生物等6个技改扩能增长点新增产值1.43亿元。

  “全面进行设备更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婷说,我市现有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12个,总数居全省第二。针对传统产业占比大的现状,我市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深入开展“技改赋能、制造焕新”专项行动,坚持“技改政策优于招商政策”,将设备补贴由原来8%提高到15%。

  制定工业技改导向计划,搭建技改诊断服务平台……目前,我市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62个,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76亿元。

  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我市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让设备更新加速推动建材向装配式建筑拓展,向新材料延伸;化工向化学原料药、电子化学品、精细磷氟化工聚焦;纺织向纤维新材料、功能性纺织品升级;船舶向绿色智能转型,让传统产业新起来。

  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7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679家,其中,11家企业产值增速在30%以上。

  “三专”引领,让新兴产业壮起来

  在铭普光通崭新的十万级无尘车间内,10多条半导体激光器全自动封装生产线全力运转。经过移载、贴片、共晶等十几道工序后,一个长度约1厘米的半导体激光器二极管走下生产线。

  “这小个头产品,直接决定了通信基站设备、家庭光猫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距离。”

  公司副总经理吴玉德介绍,新基地在原公司光器件、光模块生产线基础上,增加数字模块及COB两个新产品生产线。

  铭普光通的前身,是2017年从武汉光谷搬迁至黄冈高新区的湖北安一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铭普光磁光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今年2月初投产以来,每天生产约10万只激光器二极管发往全国各地。目前,订单已排到9月份,预计今年产值突破2亿元。

  近年来,我市发挥毗邻大武汉的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东湖高新区,布局长江存储配套产业基地、生命健康专区等,瞄准产业关键环节和痛点、堵点出台专项政策,完善专项配套,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不断壮大光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华工正源、浩瀚光电等一批光通信元器件企业建成投产,其中,中船贵金属电子级银粉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全国第一;龙头企业三利谱投资百亿元的国内最大偏光片生产基地等一批光电子项目正在建设……黄冈高新区已引进光电子信息企业46家。

  一季度,全市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1.1亿元,同比增长30.3%。

  与光电子信息产业一样成势见效的是,围绕光谷生物城产业配套,我市生命健康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增强:

  在黄冈化工园一条2.4公里长的大道两边,人福医药国际高端原料药生产基地、福而嘉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硅元医用有机硅材料等5个生物医药项目一字排开,一栋栋厂房竞相崛起。

  如今,黄冈化工园落户25家医药化工规上企业、16家化学新材料规上企业。2023年,该园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02.09亿元,同比增长38.58%,今年目标直指140亿元产值。

  信息化赋能,让智改数转融起来

  走进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建造基地,近20艘各型船舶正在同步建造,机器轰鸣、焊花飞溅,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成本降低了,报价有优势,订单自然来。”合创重工执行董事王伶俐说,去年底加入长江船舶供应链后,平台提供的要素聚集、集采营销、产能整合、金融服务等功能优势,让公司原辅材料和设备的成本有望下降约8%,助力公司持有造船订单近百艘,其中海外订单量超过30艘。

  以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麻城金石链、武穴建材链、团风钢构链、红安泛家居链等特色供应链扎实推进,助推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市六大重点产业规上企业1516家,占规上工业企业90.3%;实现产值393.5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87.64%。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市用好国家级“千兆城市”金字招牌,深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奋力书写新型工业化的新篇章。

  在索菲亚家居湖北有限公司4.0智能车间,28台机器人和智能物流系统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产品全程不落地。一套定制家具,从给工厂下订单,到打包出库,只需3小时。该公司在个性化环保定制木质家具细分市场占有率居全省之首。随着二期橱柜、浴室柜等生产基地的投产,今年一季度产值大幅增长。

  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68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获批省级5G全连接工厂7家、智能制造企业33家、国家贯标“两化融合”企业65家。(

记者 沈红星  通讯员 李兴芳 刘勇 王小兵

  责任编辑: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