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每个重达160吨!燕矶长江大桥锚碇散索鞍开始吊装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冈

2024-06-04 11:25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徐颖) 6月3日上午11时,由湖北交投投资、中铁大桥局承建的燕矶长江大桥黄冈侧锚碇完成首个散索鞍吊装,燕矶长江大桥正式拉开上部结构施工序幕,6月将完成全部4个散索鞍的吊装工作。

  起吊。通讯员徐颖 摄

  散索鞍作为悬索桥的重要结构,其主要作用是改变主缆的传力方向,将主缆分散为索股锚固在锚碇上。本次黄冈侧吊装的散索鞍鞍体是国内成型鞍体中的第二大重量鞍体,采用铸焊结合的混合结构,鞍体长5.5m,宽5m,高6.3m,重达160吨,采用500吨履带吊吊装。

  吊装。通讯员徐颖 摄

  技术组积极与设计和厂家等单位沟通,快速制定完成吊装方案;在既有施工便道的基础上新增硬化路面,并放置超起配重(超起配重是指在使用起重机进行吊装作业时,在满足标准起重能力的前提下,再通过增大配重来使吊装工作更加平稳),为500吨履带吊安全稳定施工腾挪足够空间。

  本次吊装重量大、行程远、安装精度高、控制难度大,鞍体需以倾斜姿态进行起吊与落位,进一步加大了鞍体翻身与吊装难度。起吊前,项目团队利用定位架调整好起吊姿态,将鞍体精准地摆放至指定位置再进行起吊,最终成功与底座精准对接,圆满完成首件鞍体吊装。

  首个散索鞍吊装到位。通讯员徐颖 摄

  燕矶长江大桥黄冈侧锚碇于5月6日封顶,其重量超110万吨,其中地下建筑48米,地上建筑47米,总开挖方量达36.6万立方米,使用混凝土42万立方米。锚碇基础为“8”字形,距离长江大堤仅100米,受汛期和长江水位影响较大,地连墙抗渗要求高,具有技术难度大、工程规模大、安全风险高、施工工期紧、质量控制难等特点。

  燕矶长江大桥北主塔。通讯员徐颖 摄

  燕矶长江大桥是武鄂黄黄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全长约26公里,主桥采用1860米跨径不同垂度四主缆悬索桥结构体系一跨过江,是世界最大跨径四主缆悬索桥。大桥设计为双层过江桥梁,上层是6车道高速公路,起于黄冈境内的大广高速,至鄂州市燕矶镇连接武鄂高速公路;下层是4车道城市快速路,起于黄冈江北一级公路,过江后跨鄂州鄂东大道、吴楚大道连接鄂州城市快速路。项目建成通车后,将联通花湖国际机场,串联鄂州、黄冈的沿江发展轴。15分钟内就可以从花湖国际机场抵达黄冈市区,使机场腹地大大延伸,有助于打造“铁、水、公、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临空经济区快速发展,推进武鄂黄黄一体化发展,助力构筑国际航空客货“双枢纽”。

  (值班总编辑 王雪,值班主任 高喜明,值班编辑 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