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锚”定不放松立“根”沃土中——燕矶长江大桥锚碇施工纪实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冈

2024-06-09 09:25 来源: 黄冈日报
【字体:

  5月6日,由湖北交投投资、中铁大桥局承建的燕矶长江大桥北锚碇(黄冈侧)锚块顺利封顶。这标志着大桥北主塔锚碇即将“锚定”,为大桥后续的缆索安装和钢梁架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月3日11时,燕矶长江大桥黄冈侧锚碇率先完成首件散索鞍吊装,燕矶长江大桥正式拉开上部结构施工的序幕。

  浩渺的长江之滨,一座雄伟的桥梁正悄然崛起,横跨天堑。

  向“新”发力——

  新结构新挑战

  燕矶长江大桥离鄂州花湖机场仅5公里,受航空限高影响,桥塔高度不能超过216米,主缆垂度受到严重限制。

  综合航道需求、生态红线以及桥位地质条件等因素,大桥采用双塔单跨设计并一跨过江,主跨1860米。这使得燕矶长江大桥成为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跨度双层悬索桥,也是世界首座不同垂度四主缆体系悬索桥。

  锚碇是悬索桥的关键性受力构件,用来锚固主缆,是大桥的“压舱石”。锚碇结构大多采用圆形,目前仅有的几座采用“8”字形锚碇结构的大桥,两个圆是平行布置。然而,燕矶长江大桥北锚碇却独树一帜,采用纵向“8”字形锚碇结构。

  这种纵向布置不仅增大了前后尺寸,有利于受力分布,还减小了横向尺寸,有助于节约用地。“8”字形锚碇的空间结构复杂,外观形状独特,包含众多异形部分,施工难度较大。

  由于这种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罕见,建设者们没有经验可借鉴,大家开启了摸索和创新之路。

  向“质”攀高——

  组织优化巧解难题

  锚碇是大体积混凝土,横截面尺寸较大,散热相对困难,混凝土容易出现被破坏的情况。而燕矶长江大桥北锚碇体积更为庞大,对混凝土的需求量更大,更容易引发开裂等问题。

  温控和抗裂便成为锚碇施工中的关键难题。

  此外,北锚碇被中隔墙分隔为前仓和后仓。前仓连接外缆,受力相对较小,采用注水的方式进行配重调整;而后仓连接内缆,受力较大,采用混凝土浇筑填实,以增强其结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但前仓和后仓的基础结构形式不同,使得前仓基础施工完工时间比后仓快一个多月,这给锚体的施工组织带来极大的挑战。

  “项目部根据锚碇总体结构尺寸,通过后浇带将锚体施工区域划分成6个进行流水作业,一个区域施工完成后可无缝衔接到另一个区域。这不仅解决了前仓和后仓的时差问题,方便施工组织管理,还减小了每个区域的施工体量,确保每个区域的尺寸都控制在40米×40米之内,从而有效降低了混凝土开裂的风险。”中铁大桥局燕矶长江大桥锚碇施工负责人贾非凡介绍。

  夏季施工时,需要用大量冰块控制混凝土温度,传统碎冰方式既浪费人力又难以精确控制温度。项目部员工便自行研发智能碎冰机,该机器能智能计算出所需的冰块并精准称重。

  向“精”而行——

  坚持高标准体现高效率

  “最难的还是锚管定位支架安装。”贾非凡介绍,由于锚碇体量大,需要安装的锚管定位支架体量大,高空中作业较为困难。项目部特将高空作业改为地面拼装后整体吊装。“这样调整方案后,每个支架至少节省5至6天的安装时间。”

  尽管预埋管安装精度规范要求为10毫米,但由于每个板子上都对应5至7根预埋管,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预埋管与前锚垫板难以对接。项目部在施工设计阶段就提高了对精度的要求。

  “利用三维建模技术精确确定支架的位置,并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把控支架的精度,避免因安装支架与预埋管错位而导致的返工情况。”贾非凡说。

  此外,项目部还在预埋管内嵌入镜子,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测量人员将测量时间调整至温度相对恒定的夜间,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项目部成功将预埋管的安装精度控制在5毫米以内,这比施工规范的要求提高了整整一倍。

  根植于黄州这片丰饶的红色沃土,燕矶长江大桥项目部播撒下希望与梦想的种子。如今,这些种子已经生根发芽,绽放出“项目发展”的绚烂繁花,在不久的将来便会结出“大桥建成”的圆满之果。(

通讯员 刘佩娅 徐颖 蔡军

  责任编辑: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