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水清岸绿小流域治出大生态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冈

2024-07-31 10:11 来源: 黄冈日报
【字体:

  团风县牛车河水库。本报记者 周伟 摄

  小流域治理作为湖北省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抓手,黄冈如何推进,治理成效如何?

  7月30日,我市召开小流域综合治理新闻发布会。发布黄冈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回答社会关注和媒体关心的问题。

  “一张蓝图”规划引领

  坚持在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协调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系统思维是推进小流域治理的破题入口。

  “我市坚持整体规划、先试先行,高标准编制规划,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贺剑平介绍,2023年底,我市黄州区幸福港河、团风县牛车河、红安县太平河、麻城市芭茅河、罗田县天堂湖、英山县大畈河、浠水县芦河港、蕲春县株林河、武穴市荆竹河、黄梅县考田河启动试点工作,实现10个县(市、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全覆盖。

  10个试点小流域绘制综合治理现状图、用地布局图、产业布局图、绿色基础设施图、治理任务图,并制定小流域评价指标一张表,形成包含管控任务清单、建设项目清单以及负面清单的治理任务清单。

  “治理任务图中划分了本地试点小流域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摆布了综合治理的有关项目,明确了各治理项目的具体内容,落实了责任单位、挂帅领导和完成时限,实现了功能分区图、项目规划图、任务落实图三图合一。”贺剑平说。

  英山大畈河全长19.3公里,流域总面积73.02平方公里,共涉及22个行政村。作为黄冈城区主用水源白莲河水库重要支流,英山大畈河流域小流域综合治理将源头管控、改善人居环境、水质提升等保障城区用水安全的举措作为治理重点,是题中应有之义。

  团风县牛车河小流域则强化与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衔接,确保牛车河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项目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产业、交通、旅游等专项规划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

  “截至6月底,我市10个试点小流域共实施项目377个,完工项目257个,占比68%;正在实施或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120个,占比32%。累计投入资金120.7亿元,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贺剑平说。

  “双管齐下”乡村振兴

  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

  小流域作为山区、乡村和县城产业发展的基本单元,肩负着区域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双重重任。

  团风县因地制宜推进牛车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在体制机制、生态价值转化上不断探索创新,农文旅融合加快发展,周边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牛车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如何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

  团风县委常委、副县长汪秀芬从推动产业绿色化和旅游生态化两方面作出回应。

  牛车河小流域内经济作物多样,团风因地制宜打造百果原乡农耕、百花魅力风情、百草茶园观光等特色板块,建成600亩果蔬、500亩花卉、300亩道地药材、5000亩油茶、2500亩茶叶基地,创建“牛车河胖头鱼”品牌,推进种(养)加销一体化。实施“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引进楚林生态公司参与油茶、白茶项目建设管护,采取企业、农户、村集体“442”分红模式,实现三方共赢。

  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山水田园境、秀美牛车河”为主题,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红色、古色文化等优势条件,积极发展乡村民宿、户外露营、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打造月亮湾露营基地、东岳花海、乡村客厅、垂钓中心、民俗文化馆等文旅项目,创新开展新春灯会、“五一”乡村文化旅游推介周等系列主题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61.32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1.5亿元。积极撬动市场主体投资,团茗茶旅、荣耀天空之城、金丝楠文旅综合体等亿元项目招引落地,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乡村旅游度假基地。

  “围绕小流域‘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慧介绍我市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时说。

  针对耕地少地块小的山地型小流域,引导采取精细化农业模式,发展茶叶、中药材、林果等特色产业;针对耕地面广量多的平原丘陵型小流域,引导发展粮油、蔬菜、渔业等设施农业。如,武穴市荆竹河小流域推动邢园茶场发展菜茶、白化茶、黄化茶等新品种种植;麻城市芭茅河小流域把菊花作为富民产业来打造;黄州区幸福港河小流域投资1700万元建设育苗孵化基地尾水治理项目。

  “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工作,建立农产品溯源和质量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品牌价值。”曹慧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小流域试点地区内新增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农耕农品3个。

  “三位一体”防治并举

  注重生态、生产、生活共融

  从流域的功能效益方面看,小流域兼具涵养水源、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等多重功能。小流域综合治理必须从多个层面着手,把生产、生活、生态统筹起来,同时推进治山、治水、治污工程建设,构建“系统化+城镇化+产业化+生态化+制度化”的治理模式,助力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目标的实现。

  英山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德峰表示,英山坚持系统治理、防治并举,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实施大畈河小流域片区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对流域进行生态维护修复,建设生态护坡5100米,退化林修复4078.4亩。对流域17个自然村启动流域内山、水、林、田、湖、水、电、路、气、房、网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新建村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80处,改造农村户厕3523户,建设生态沟渠和粪污处理终端,沿线9个村全面实行粪污与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清运体系,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水域岸线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团风县则注重截污控源。全面收回水库、湖泊、当家塘养殖承包权,实行人放天养、生态养殖,从源头上保障水环境安全。紧盯畜禽养殖、挖山取土等重点领域环境问题,拆除牛棚、猪圈、鸡舍36处、违法建筑物60余处。库区水环境质量常年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牛车河“幸福河湖”建设入选湖北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十大典型案例”。

  作为农业大市,我市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立足全市农村实际,“分区、分类、分期”推进实施。

  通过纳管、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环境管控等四种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黄冈特色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之路。截至7月20日,全市今年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07个行政村,累计完成1932个行政村,完成治理率达48.52%,超额完成省定40.5%的目标任务。(

记者 李 娇  实习生 陈子欣

  审核人:范学鳌

  责任编辑: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