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沟,却成功举办了一场影响力巨大的节会活动。
假如把罗田县凤山镇李家楼村搬上黄冈文旅大舞台,算是一个“小角色”。
但是,这个“小”,已经被改写。改写自8月10日,李家楼村首届“七夕·纳凉秀水节”的举办。
李家楼“火”了!活动期间,罗田县网络直播协会通过现场直播、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发布短视频400余条,浏览量近千万人次。加上现场游客发布的3000余条短视频,浏览总量超过5000万人次,让活动的影响力呈几何式增长。
一条小河沟,为何能汇聚大流量?
卖创意,扩大了名气
“活动效果完全出乎意料。”说起这次活动,李家楼村党委书记刘迁移意犹未尽。
8月10日下午6时许,开场大戏灯光秀震撼上演。紧接着,旗袍秀、情歌对唱、歌舞表演、浑水摸鱼、网红直播等节目,把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原计划启动仪式现场有1000人观看,不料现场观看人数过万人。罗田县城到李家楼村沿途路段拥堵严重,长达10余里。
为期两天的“七夕·纳凉秀水节”,原本以为只有启动仪式会比较热闹。不料第二天的活动中,有5000余人次现场参加。
李家楼村位于北丰河上游、大雾山脚下,三面环山,山清水秀。气派的李家楼门楼旁边,就是网红打卡点——鱼鳞坝。鱼鳞坝坝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生态拦水坝,可升可降;另一部分是观赏鱼鳞坝,既是景观,又能护坝。这座水坝既是防洪抗旱的利器,更是纳凉戏水的胜地。
2021年,李家楼在改造灌溉的一座拦河堰时,通过巧妙构思设计,让鱼鳞泛水的美景成为网红打卡点,每年夏季,纳凉戏水的人们纷沓而至。
据了解,鱼鳞坝投资170多万元,既保障了农业生产用水,又成为了网红打卡点。每天都有从周边县市慕名而来的游客。借此热度,李家楼村决定举办2024首届“七夕·纳凉秀水节”活动。
卖创意,吸引了人气,扩大了名气,也增强了底气。刘迁移在纳凉秀水节总结会上自豪地说道:“原来是生怕活动没有人来,没想到一场创意活动让李家楼迅速出圈。”
灯光秀以光影作笔,秀水为墨,描绘出一幅幅扣人心弦的乡村夜景画卷;备受瞩目的抓鱼大赛,妙趣横生,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娱乐元素完美融合,参与者们有的弯腰捕鱼,有的开怀大笑,深切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美好。
罗田县汽摩协会的精彩表演成为亮点。越野车顺河而上,溅起朵朵水花,行云流水的气势令人震撼;摩托车水中飞车表演,车手们技艺娴熟,在水中穿梭自如,引得观众大声喝彩;越野车灯光秀,炫酷的灯光与动感的车辆完美结合,为夜晚增添了更多的激情与活力。
省药监局驻村工作队的倾心帮扶,使昔日的小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美丽蝶变。省药监局驻村工作队队长汪贤政说:“这场活动实现了无中生有,下一步我们还会联合李家楼村策划组织更富有创意的活动。”
“李家楼之美,美在水资源,兴在水资源。蓝天白云、水清岸绿、民风淳朴、文化厚重,未来可期。”罗田县凤山镇党委书记徐生强满怀信心地说。
卖文化,带活了产业
活动有奖知识问答的环节,当主持人问到“尚书故里”所指的尚书是谁时,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居然第一个抢答:“李俊臣。”
李家楼村由原李家楼、李家坪、乌岩、杨家垸4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合并后有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68人,村域面积12.69平方公里。
李家楼村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鄂东知名的进士村,历史上曾有过李俊臣、李谦等7位进士,还走出了无数举人、秀才。
在20世纪70年代的改河造田运动中,李家楼村出土了大量的西周、战国时期历史文物,因此李家楼的文化底蕴更加厚重了,政府也加大了保护力度,李家楼也被列为市级古遗址保护单位。
文化自信,也坚定了发展产业的信心。
去年7月1日清晨6时20分,罗田县县城至李家楼104路公交开通,全程20公里,停靠15个站点,惠及周边16个村近3万群众。刘迁移说:“公交开通了,不仅便利了群众,更激发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8月18日下午5时左右,在鱼鳞坝浅水区,一群游客正在游玩拍照。刘迁移介绍:“他们从县城坐公交来戏水。村里将依托公交开通带来的便利和强大引流功能,深度挖掘鱼鳞坝游乐资源,建一座农产品交易市场,同时引进一家投资规模在20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
沿线产业主体享受到公交开通带来的红利。双休、节假日,城里人坐上公交,就能直达伍佬山庄、大塘湾桑葚基地、大别山金银花基地游玩。交通便利了,城里人还可以到罗鑫锁业等生产型企业上班,乡村企业招工难的问题迎刃而解。村里关停了村民积怨多年的养鸡场,引回返乡能人投资100万元,将1200多平方米鸡棚改建成钢构厂房,新建制锁厂,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多元租金,既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难题,又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引进罗田大别山药业公司流转土地300多亩,新建金银花种植基地,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和务工,每年增收50余万元。
李家楼村纳凉秀水节活动的设计初衷是卖场景、卖风情、卖文化,未曾料到却炒火了生意,拉动了消费。
这次活动独家冠名赞助商——罗田金东嘉苑售楼部,受邀提供赞助的时候,未曾想到活动现场成交房屋11套。
回乡能人王晓东开办的大别山铭晨箱包厂,6月份落户李家楼村,公司有接近40人的用工缺口,他将招聘搬到活动现场,报名的有20人。
当地农户的农副产品,在现场几乎销售一空。干菜、柿子干、黄花菜、苦菜、腌菜、土鸡等,都被游客争先抢购。大河岸镇谢家铺村半山花语种养专业合作社带着干菜、柿子干、黄花菜、土鸡等农副产品来到现场,不到一个小时销售一空;抖音号“土姑姑”的一对母女,两小时卖了150多公斤李子。
主办方原来打算将“卖土货”作为活动的点缀,结果两天时间,村民现场售卖戏水用品、饮料、小吃和直播网销农产品,销售总收入高达60多万元。
卖场景,做强了品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莫愁村位于“世界长寿之乡”钟祥,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和国家湿地公园莫愁湖,在开发者李国林眼里是“天降一村落”。莫愁村何来?莫愁村项目投资人、著名城市运营及营销专家,重庆万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林笑答“无中生有,从天而降”。
占地面积650亩的莫愁村由莫愁村、莫愁上村、莫愁西村组成,被誉为湖北民俗民艺第一村。“造村者”依据莫愁所居地历史由来及典故精心设计,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千年古村,被打造成一座依山就势、民居错落的传统村落。
李国林手里有“三张牌”,一张是国际牌——享有“世界文化遗产”美誉的明显陵,一张是休闲牌——国家湿地公园莫愁湖,还有一张是人文牌——莫愁村。
明显陵声名远播,每年游客量100万人次;莫愁湖魅力无限,游客趋之若鹜;莫愁村未来可期,是回归田园之所。
三个景区连为一体,吸引外地游客游玩,对于“后发”景区莫愁村的意义深远。借用其他两个景区的知名度和人气,能快速引流。经营上抱团合作,景区产品定位差异化,一方面提升了旅游附加值,同时满足了全域旅游下的多元消费需求。
多元填补了单一的旅游市场需求,让纯粹、单一的景观游变得丰富多彩。
著名旅游策划人张渐秋说,旅游业态中的“多元”就像是一桌菜肴,要吊起食客的胃口,就得荤素搭配,特色鲜明,“多元”就是一桌特色菜,让不同口味的顾客都有食欲。莫愁村的“多元”已深度嫁接、链接产业“多元”,让游客体验感大大增强。李家楼也要寻求“多元”之变。
近年来,“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罗田,一见如故乡”的全域旅游品牌市场知名度大幅提升。
行游罗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四季有景;品味罗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见如故乡。
李家楼村是链接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的重要节点,毗邻多彩旅游路罗九线的进士河漂流、罗田大别山峡谷漂流、黄石河漂流,河道峡幽谷深、蜿蜒曲折,是游客乐而忘返的好去处。李家楼村可依托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借助进士河等一线漂流景区的人气和客流量,充分做好吸客引流的文章,通过丰富文旅产品,优化文旅服务体系,做活夏季“水”文章。
变才是唯一的不变。
以前,外地游客来黄冈多数是游完即返,近几年的“过夜客”明显增多。游客由单纯的一日游向两日游、三日游、深度游转变,这个变化已悄悄发生在各大主流景区。
来黄冈游玩,有风光游、民俗游、乡村游、养生游、农耕体验游等多种选择,可尽享漂流、登山、滑雪、泡温泉等项目的魅力。黄冈旅游业向着全域迈进,如果用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文化魅力包装、释放旅游,用特色、大众化的旅游产品丰富拓宽旅游,通过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就可以弥补短板,增强黄冈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李家楼村的“火”,得益于游客轻松、惬意的场景体验。
“面对大批游客纷至沓来,给李家楼村带来了巨大的接待压力,交通拥堵、承载能力不足。”望着鱼鳞坝边尽情嬉戏的游客,高兴之余的刘迁移眉头微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生态、好环境,也带来了网红流量。但如何把流量变成留量,把流量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增量,这是当前急需破解的难题。
游客来了,怎样留下来?怎样让游客有好的体验感?怎样留下好印象、好口碑?
知名文旅策划专家阮灿如分析,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李家楼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积极塑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打造与众不同的文旅特色。另一方面,运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进行创意营销,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旅游,全方位、多角度地吸引和留住游客,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同时,还应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做好服务游客的保障体系,全力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旅游产业链、提高管理效能,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文旅消费环境,把一日红、一时火变成日日红、天天火。(
记者 邹德祥
)
审核人:范学鳌
责任编辑: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