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GDP首破3000亿元,对黄冈意味着什么?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冈

2025-02-17 09:03 来源: 黄冈日报
【字体:

  首破3000亿元!

  近期,省市多个重要会上点赞黄冈2024年GDP答卷——3216.65亿元,同比增长6.2%。

  黄冈,成为湖北第六个GDP跨越3000亿元的市州。这是市委、市政府带领700多万黄冈儿女取得的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3000亿元是一个很抽象的数字。那么,对于黄冈来说,GDP跨越3000亿元意味着什么?

  “3000亿元”是发展能级的新台阶 意味着黄冈在全省大局中“更显担当”

  GDP3000亿元,是什么概念?先来看其量和速。

  放眼全省大局——

  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GDP为60012.97亿元,增速为5.8%。

  从总量看,黄冈GDP位居全省第六、武汉都市圈第三;

  从增速看,黄冈GDP增速分别比全省和全国高0.4个和1.2个百分点,已连续14个季度跑赢全省;

  从GDP占全省比重来看,黄冈由2020年的5.0%提高到2024年的5.4%,在全省经济大盘中,作出了更大贡献。

  环顾大别山区——

  权威发布的数据显示:与黄冈同为大别山区的河南信阳2024年GDP为3073.36亿元、同比增长5.2%;安徽安庆、六安2024年GDP分别为3156亿元和2307.5亿元、增速分别为6%和5.4%。

  显而易见,黄冈GDP总量、增速均领跑大别山区毗邻四市。

  对比黄冈自身——

  2011年,我市GDP达到1037.26亿元,首次跻身全省千亿俱乐部;2018年跨越2000亿元,达到2169.7亿元;2024年首破3000亿元,达3216.65亿元。

  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用时7年、年均增长近162亿元;从2000亿元到3000亿元,仅用6年时间、年均增长175亿余元。

  把时间线拉长、把视野放宽,更能读懂“3000亿元”是黄冈发展能级跃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更能清晰看到这份成绩来之不易且“韧性”十足。

  这是极为不易的跨越——

  发展能级跃升的背后,是全市人民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近5年来,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疫后重振、改革攻坚,黄冈一仗接着一仗打,一步接着一步跨。

  面对外部环境发生诸多变化,经济运行压力加大的挑战,黄冈以强县工程为抓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稳增长、推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交出了经济向好、发展向新、民心向暖的奋斗答卷。

  这是顶压前行的突破——

  以“我为企业跑订单”为主题服务市场主体,帮助企业新增订单超百亿元;以“十大行动”为抓手推动有效投资聚势突破,新开工亿元项目635个,新入库项目投资1880亿元;以“新城启航·企聚黄冈”为平台精准招商,签约重点项目657个、当年开工率居全省第三,到位资金785亿元、创历史新高……

  不只是GDP,我市2024年工业、社零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信贷、用电等关联指标协调增长……黄冈的能级显著增强,在全省格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3000亿元”是发展质效的新提升 彰显着黄冈改革成果转化“更具活力”

  “首破3000亿元,不单是量的增长,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的新增长。”市统计局负责人介绍,3000亿元背后有大量一、二、三次产业多行业指标支撑。2024年38个规上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8个保持同比正增长。

  发展不够,是黄冈最大的实际。向改革要活力、要红利,近年来,我市系统推进五大领域、142项重点改革,多项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

  特色产业集群在壮大。聚焦"2+2”主导产业,以供应链提升产业链。蕲春蕲艾、浠水蛋鸡等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平台,聚合市场主体4740家,链通一二三产。全市百亿产业集群数量达到5个、8个品牌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蕲艾品牌价值达到130.3亿元。

  创新“因子”发酵裂变。搭建科创供应链平台,入驻企业3131家,达成合作140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37亿元。全市新增高企25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1家,均居全省前列。

  金融活力在迸发。大财政体系建设盘活国有“三资”1141亿元,通过“三变”,拓展国企融资空间600亿元;农村资源要素融资落地开花、发放贷款77.8亿元。

  大物流动脉强劲跳动。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建设“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湖北空港供应链、顺丰冷运公司投运,黄冈城市货站启用,英山云雾茶、茯苓等一批大别山优质农产品通过“空中出海口”出山出海;开通“麻城-宁波舟山港”外贸海铁路运、麻城至阳逻港至埃塞俄比亚等8条班列(航),投资60亿元的武穴港多式物流产业园、多式联运综合码头加速推进,我市港口吞吐量连续3年全省第一。

  全域大文旅出新出圈。创作40部特色文化小剧,在景区常态化演出;新开发特色文创产品500余款;评选来黄必点30道黄冈地标特色菜……看小剧、购文创、品美食成为来黄游客必选,“庙会三宝”火爆出圈。全市750公里多彩旅游路串联79家A级旅游景区、877家民宿、531家美食店,打通全域文旅大动脉;全市接待游客突破6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亿元。

  一个个喜人场景、一组组跃动数据表明,黄冈改革成果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

  “3000亿元”是发展后劲的新积蓄 昭示着黄冈实现“两个更好”迈出“更大步伐”

  这个春节,在县城的新家第一次过年后,黄梅县90后返乡夫妇张引兰和王登辉决定不再外出务工。

  2024年,得益于黄梅县以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人口集聚的一揽子政策,一直在浙江杭州从事服装行业的张引兰,返乡购买了四室两厅的新居,创办了服装加工坊,把跟随老人在农村上学的两个孩子接到新家旁的学校就读。

  “孩子家门口上学,我们家门口创业,带娃挣钱两不误。正计划再换辆新车。新的一年,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张引兰喜上眉梢。

  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提升,源于他们切实收获了就业、教育等多方面释放出的红利。

  共享“就业红利”。把群众“盼的事”变成党委政府“干的事”,推动蕲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10余万人就业增收;多彩旅游路串联起877家民宿、531家美食店,带动超80万人创业就业……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促进“家门口”就业2.7万人。

  共享“教育红利”。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我市组建167个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联体,实现城乡学校教师线上同步教研、学生同上一堂课,教联体改革获评全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组建“1+6”高中联校,让县城高中共享黄冈中学优质资源,2024年全市本科过线人数在全省占比12.2%,获得近9年最好成绩。

  共享“健康红利”。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通过中期评估。推进“三医”联动,深化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改革,建设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县域就诊率90%以上。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市内解决的目标,健康黄冈成色更足。

  共享“养老红利”。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线,养老机构床位突破3万张,乡镇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覆盖率93%,让养老变“享老”。

  作为检验GDP“含金量”的一个指标,黄冈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30161元,增长5.1%,增速位居全省第6。

  一组饱蘸“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情怀的数据,昭示着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殷嘱托,正在黄冈大地变为美好现实。

  3000亿元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700多万黄冈儿女,正大干实干,聚力在支点建设中勇担使命、再立新功。( 记者 沈红星 通讯员 王小兵 )

  审核人:范学鳌

  责任编辑: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