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湖北省作物学会开展科技成果评价会,对黄冈市农科院主持完成的“早熟丰产优质双季杂交稻新品种培育与应用”成果进行评价。
根据国家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教授等7位专家对该成果技术创新程度、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等5项指标进行系统评价,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突破双季稻北缘地区杂交稻品种瓶颈,成果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三双”(双季、双杂、双早熟)品种配套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该成果历经18年科研攻关,针对双季稻北缘地区生产中早、晚稻生育期长、产量低、品质差等难题,集成了双季稻优异种质四维选育方法和“1父多母自然授粉”杂交配组模式,成功创制早熟、优质、强配合力三系不育系玺A、益9A和恢复系冈恢441、冈恢447等种质14个,培育出4个早熟优质杂交早稻品种和9个早熟优质杂交晚稻品种,完成“三双”品种配套,研发了与“三双”新品种配套的繁制种和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实现杂交早晚稻丰产与优质协同提升,为稳定湖北省双季稻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品种支撑。
市农科院院长涂军明表示,下一步市农科院将继续围绕品种选育、技术熟化等,联合企业建设一批研发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养一批农业人才,为保障全市种源安全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记者李维 通讯员蒋艳艳 李兴华)
审核人:范学鳌
责任编辑: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