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获批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冈

2025-04-16 09:03 来源: 黄冈日报
【字体:

  近日,省政府正式批复了《黄冈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黄冈市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是面向2035年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蓝图,将作为全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明确关键指标,筑牢发展底线。《规划》明确,到2035年,黄冈市将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04.1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14.0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395.8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1.3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同时,用水总量将严格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以内,2025年不超过33.08亿立方米。此外,《规划》还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洪涝风险等重点防控区域,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空间,严格管控洪涝风险控制线、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等,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空间底线。

  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同。《规划》强调,融入全省区域发展格局,全面支撑武汉都市圈建设。黄冈将加强与武汉及毗邻地区城市的协作,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武鄂黄黄一体化发展。同时,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稳定南部沿江平原优质耕地布局,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活空间,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此外,还将维系生态空间格局,守牢大别山生态屏障,加强举水等生态廊道建设,严格管控长江、龙感湖等河湖水域空间,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管理,并统筹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修复与流域综合治理。

  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乡融合。《规划》提出,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区人口和经济集聚能力。将推动黄州与团风、浠水协同发展,加强与麻城、武穴协作互补,引导县城和小城镇紧凑布局、特色发展。同时,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协调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需求。此外,还将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安排居住用地,推进城乡生活圈建设;系统布局蓝绿开放空间,营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

  强化资源利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规划》要求,加大城乡存量用地挖潜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推进城市更新,有序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同时,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严格保护历史城区和东坡赤壁等历史文化街区,强化禹王城遗址、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此外,还将严格管控城市建设高度和强度,加强空间形态引导,塑造特色鲜明的城乡风貌。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安全韧性。《规划》提出,做好重大区域交通设施空间预留,强化武汉都市圈等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对外对内通道,构建复合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与鄂州、黄石共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同时,统筹水利、能源、环境、通信、国防等城乡各类基础设施空间,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布局。此外,还将加强洪涝、地质等灾害防治及水安全保障,优化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区域布局,加强重大危险品生产储运空间管控,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严格规划执行,强化监督评估。《规划》是黄冈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全局安排和政策总纲,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或违规变更。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健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将规划评估结果作为规划实施监督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记者刘明振 通讯员王琛辉)

  审核人:范学鳌

  责任编辑: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