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黄冈“四上”企业的成长密码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冈

2025-04-21 11:05 来源: 黄冈日报
【字体:

  7155家!

  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全市新增“四上”企业218家,在库总量达7155家,覆盖工业、商贸、新业态全领域。

  放眼全省,我市“四上”企业总量、净增数量、年均增速,三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对比自身,当前全市“四上”企业总量是2021年3164家的2.3倍,3年净增3991家、月均净增105家,信息技术、会计及税务等细分行业纷纷从“破零”到跨越式增长。

  “四上”企业是指规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和有开发经营活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统称,其数量、规模、结构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短短三年间,黄冈“四上”企业为什么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巨变?其成长密码何在?

  观念理念之变——

  一局变三局“育苗”,在痛与变中破解企业“成长烦恼”

  现场解读政策红利、指导完善入库材料、协调营业执照变更……2月24日,黄州区联合市临空经济区服务企业专班,走访辖区湖北正瑞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重点企业,围绕企业进规入限提供精准服务。

  “有政策支持,融资、用工等难题解决了,公司进规就快了。”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

  “今年一季度,黄州区新增进规入限企业48家,超市定目标29.7%,是五年前一年的新增数量。”黄州区相关负责人说,经历过曾经的经济发展之痛,更懂全市大抓“四上”企业培育的考量。

  对于四年前的黄冈来说,痛,一边缘于面临主要经济指标的退步之危、落后之忧、新旧动能转换之困;一边缘于如何担当省委、省政府赋予黄冈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和着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历史使命的焦灼感。

  “痛”则思变。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密集开展考察调研,查找问题,分析根源,综合施治。

  在着眼全局站位、立足比较优势中,明确了“依托都市圈、辐射大别山”的战略定位、“对内整合、对外开放”的发展路径。

  在环环相扣的战略里、层层递进的经济指标分析中,市委书记李军杰强调,推动政府部门职能从行政管理局向项目推进局、产业发展局、要素保障局转变,提高抓经济工作的专业化能力;要求把企业进规入限作为推动“一局变三局”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我市“四上”企业数量、体量和质量同步提升。

  观念理念之变,凝聚起全市大抓“四上”企业培育的共识,标定经济发展的航道——

  顶层设计,精准施策。市委、市政府20多次专题会议研究“四上”企业培育、主导产业发展;《黄冈市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9大行业的“一业一策”,在全省率先密集出台,精准破解企业“成长烦恼”。

  创新机制,高位推进。成立9个重点行业纳统专班,健全“摸排—培育—纳统—服务”全链条工作机制;滚动建立“准四上”企业培育库,市县两级领导重点包保、提级调度,加快企业“升规入库”进程。

  学干结合,提升专业能力。四年来,坚持不懈开展高质量发展大讲堂,一次次掀起“头脑风暴”,从数据分析中找空间,从对标对表中找短板,从市场资源中找潜力,在干中学、学中干,形成“补短板、强链条、聚产业”的纳统新格局。

  星光不负赶路人,全市“四上”企业总量逆势上扬。2021年底至今年2月,我市规上工业企业从1295家增长至1785家,累计净增49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从196家增至618家,增长3.2倍;限上商贸市场主体从813家增至3395家,增长4.2倍;建筑业入库企业从565家增至939家,各行业全线飘红。

  数量能级之变——

  四个一批“护苗”,让“四上”企业上得去稳得住

  在国源股份公司车间里,7条生产线24小时赶制一批来自东莞的订单。这是一家专注水性合成革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落户武穴,因行业下滑,投产前两年没能进入规上企业。

  2022年底,国内水性合成革产业市场需求旺盛,该公司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却面临资金周转难题。

  作为武穴进规入限的重点监测企业,服务专班得知后,积极帮助企业申报黄冈市企业融资纾困“白名单”,仅4个月,500万元帮扶资金到账,推动公司二期项目2023年建成投产、公司同年进规,2024年成长为全省隐形冠军企业,今年产值冲刺过亿元。

  在黄冈,像国源股份这样“小升规”的企业并不鲜见。

  “四上”企业是提升发展质量、扩大经济总量的基本盘。我创新“四个一批”工作思路,让“四上”企业上得去、稳得住。

  政策激励培育一批——

  前不久,湖北斯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了2024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40万元。

  公司总经理刘学新介绍,斯曼股份落户红安10年,致力于做高温工业“核心原料及解决方案首选供应商”。为扩规升级,2022年,成立子公司湖北晶耐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三期项目,建设行业领先自动化生产线,于2024年6月投产,新公司11月进规。今年两家公司目标营业额为1.5亿元。

  精准施策激发活力。2021年以来,我市从市场主体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出台工业降本增效、重点服务业、房地产、消费、文旅等15项配套政策,行业之广泛、奖励力度之大全省领衔,累计兑现资金超7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近2万余家。

  招商引资吸引一批——

  项目现场热火朝天、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物流货站车来人往……近三年,黄冈高新区聚焦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装备制造为产业主攻方向,围绕光谷龙头企业招引上下游配套项目百余个,新增投产进规企业30多家。

  在商贸领域,推动星巴克、华为智能生活馆等24家首店落户黄冈。

  在建筑行业,紧盯招大引强,推动海通建设集团总部落户红安,中建三局、南水北调建设公司等一批行业龙头在我市设立子公司,实现年产值180多亿元。

  既要拼“上规上限”,又要防“下规下限”。为此,我市在资源整合和链式发展上做文章。

  整合资源壮大一批——

  支持企业利用市场资源优势、搭建供需撮合平台等方式,整合小微销售企业、培育龙头企业,是我市培育“四上”企业的创新之举。

  湖北蕲艾集团有限公司以“三产融合、数字赋能”为核心,对现有的蕲艾资源进行整合,统一对外销售:一产固本,建成20万亩GAP标准化蕲艾种植基地,联合126个村级合作社,创新“订单种植+保价收购”模式,年收储艾叶15万吨;二产提质,投资15.8亿元打造蕲艾示范园,建成19个智能化车间,研发蕲艾衍生品超200种,艾条等传统产品年销28亿元、智能艾灸仪等科技产品打入欧美市场,创汇5.3亿元;三产增效,艾灸体验、药膳餐饮等消费达9亿元,创新“专业艾灸师+明星直播”模式,销售突破35亿元。蕲艾集团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年营收超100亿元。

  围绕蕲艾产业,2022年以来,蕲春县共有61家企业进入服务业规上企业库。

  链式思维发展一批——

  在浠水,政企联动成立湖北省蛋多多农业供应链有限公司,将华中(浠水)蛋品交易中心升级为蛋鸡全产业链大脑,通过云养殖、智运物流、智慧云仓等平台赋能,打造浠水蛋鸡特色产业集群、供港基地。截至2月底,平台完成直营交易额14亿元,实现“买全国、卖全国”,撬动浠水百亿蛋鸡产业发展。

  按照“强三产拉二产推一产”的思路,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我市引进了湖北九州通、深圳怡亚通等一批供应链龙头企业,推动5000余家市场主体入链、实现交易额44.3亿元,推动空港供应链等30余家供应链企业入限。

  “四个一批”带来了全市“四上”企业数量能级质变,连续三年年均净增“四上”企业1330多家、连续突破5000家、7000家,平均每3天就有一家企业进规入限。

  质量结构之变——

  梯度培育“壮苗”,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分析我市近几年“四上”企业数据,惊喜发现,不仅数量倍增,质量结构也在变:全市第三产业“四上”企业,占全部“四上”企业的比重为61.9%,比2021年提高20.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企业数量之比由2021年的58.8:41.2调整为61.9:38.1,一升一降彰显产业结构正发生变化。

  变化背后是我市坚持分类施策、梯度培育,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4月3日,总投资30亿元的立讯精密汽车零部件生产建设项目开工。这是世界500强企业立讯精密在麻城实现“四年签三期”:2022年一期投资10亿元建设汽车零部件产品生产线,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进规;2024年,投资10亿元的二期项目新能源汽车中高端零部件投产,全年完成产值16.7亿元;此次开工的三期项目将建造20栋2层线束生产车间,达产后年产值40亿元。

  以立讯精密等为龙头的麻城汽车零部件产业,近千个品种基本实现国内汽车品牌配套全覆盖,去年完成工业产值133亿元,同比增长28%,跻身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立讯精密,是我市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一个缩影。

  2024年,我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1家,累计达到466家,居全省第3位;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连续41个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培育招引一个企业进规,带动一个产业转型升级,让我市现代化产业结构更优。

  隶属于五谷磨房食品集团的湖北馥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团风10余年,形成了从原料基地到品牌运作全产业链格局,但销售一直在外地。

  为此,团风县数次赴深圳总部,就馥雅销售回归本地沟通,并创新“一企一策”支持,既享受商贸企业入限奖励和成本增加奖励,又对电商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再叠加20万元奖励。

  2022年1月,湖北馥雅食品销售有限公司在团风注册成立,并于当年4月入库纳统,2022年至2024年限上销售额分别为2787万元、3686万元、4980万元,直线上升。

  和馥雅一样,近年来全市完成了恒洁、煜宠等14家企业在外地的销售公司落户黄冈,实现销售额10.7亿元。

  同时,通过主辅分离,将销售环节从生产企业中剥离,成立新的商贸公司,推动晨鸣纸业、绿康农产品等75家销售公司成立,实现销售额超90亿元。

  截至今年2月,全市限上商贸市场主体3395家、是2021年的4.5倍,新入库企业每年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7个百分点以上。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幼苗”正扎根这片热土,从簇簇新芽长成参天大树,支撑黄冈发展能级、速度、质量、后劲不断提升。2024年,我市GDP首破3000亿元,达3216.65亿元,同比增长6.2%;总量位居全省第六、武汉都市圈第三,增速连续14个季度跑赢全省。( 记者 沈红星 通讯员 唐震 吕品 江若 徐扬黎 )

  审核人:范学鳌

  责任编辑: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