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黄石优化营商环境
政务环境日趋便捷高效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政务服务不断提速提标提效。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100%,“一事联办”事项数量位列全省第三,301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先建后验”改革,项目事前开工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00天减少到3天。我市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居全省第二。
全市老年证、残疾证等近200个证照延伸至街道、社区办理。
执行“免申即享”,累计拨付资金5160万元。
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7.5亿元,办理出口退税额7.9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6.85亿元。
连续七年持续开展“双千”活动,2021年,解决企业问题1195个。
市场环境日趋宽松透明
围绕完善新时代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市场环境。“证照分离”改革向纵深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从106项扩展至523项,实现全覆盖。我市通过改革方式办理相关许可1.2万件。
企业开办流程更优化。“210”标准全面实现。累计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公章12099套。
不动产登记更便捷。在全省率先开展不动产登记一体化改革。大冶市自然规划局在政务大厅设置“不动产网办体验区”,实现不动产登记网上办马上办。
企业负担进一步降低。全面推行保险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为企业释放保证金16.8亿元。
融资渠道更畅通。216家企业通过“东楚融通”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获得放款22.05亿元。2477户市场主体通过“信易贷”获得贷款7.59亿元。
要素保障更全面,积极推行企业水电气报装“190”标准,整体审批时间压缩到9个工作日内。在全省地级市率先放宽低压接入容量至160千瓦,为客户节省费用9000余万元。
市场监管更成熟。深入实施“评定分离”改革,有效遏制围标串标。“首次不罚”项目由原来的61项增加到93项。
在全省率先开展诚信示范企业评选,在十大领域建立信用信息核查应用制度,落实联合激励措施388条、联合惩戒措施1362条。
创新环境日趋活力迸发
已拥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503家,总孵化面积超过19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400余家。52家企业签约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集聚产业研发类人才150余人。
相继出台“新黄石人计划”“招硕引博计划”和“东楚英才”计划等支持政策,大力实施“服务产业专才支持计划”,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360余家企业与100余家国内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累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815项,合同成交额40.27亿元。
2021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同比增长134%,居全省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27.1亿元,占GDP比重23.01%,居全省第二。
开放环境日趋循环畅通
围绕“外贸强市”,深化机制再优、功能再造、平台再建。通关一体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使用率达100%。
“抵港直装”将企业等待时间由原来的超过24小时,压减为不到1小时。2021年,通关单证资料由86项减为44项,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同比分别压缩51.6%、52.5%。
口岸平台功能加快完善。新港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成运营。2021年黄石口岸累计进出口货运量232.1万吨,同比增长21.3%,居于全省第二。
黄石连续11年入选全国外贸百强城市。2021年,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湖北省“一主两副”之外的首个综合保税区。
法治环境日趋公平公正
全市政法机关在全省创新推行小微企业共享法律顾问机制,严格执行“两少一慎”“13条”,积极推进企业合规改革,依法不捕24人、不诉32人,提出缓刑量刑建议18人,为2347件执行案被执行人预留必要的银行账户用于生产经营。
黄石市纪委监委制定出台《关于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精准容错纠错的实施办法》,将10种情形纳入容错纠错范围,为担当者“担当”。(记者 肖琼)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政务服务不断提速提标提效。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100%,“一事联办”事项数量位列全省第三,301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先建后验”改革,项目事前开工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00天减少到3天。我市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居全省第二。
全市老年证、残疾证等近200个证照延伸至街道、社区办理。
执行“免申即享”,累计拨付资金5160万元。
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7.5亿元,办理出口退税额7.9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6.85亿元。
连续七年持续开展“双千”活动,2021年,解决企业问题1195个。
市场环境日趋宽松透明
围绕完善新时代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市场环境。“证照分离”改革向纵深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从106项扩展至523项,实现全覆盖。我市通过改革方式办理相关许可1.2万件。
企业开办流程更优化。“210”标准全面实现。累计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公章12099套。
不动产登记更便捷。在全省率先开展不动产登记一体化改革。大冶市自然规划局在政务大厅设置“不动产网办体验区”,实现不动产登记网上办马上办。
企业负担进一步降低。全面推行保险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为企业释放保证金16.8亿元。
融资渠道更畅通。216家企业通过“东楚融通”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获得放款22.05亿元。2477户市场主体通过“信易贷”获得贷款7.59亿元。
要素保障更全面,积极推行企业水电气报装“190”标准,整体审批时间压缩到9个工作日内。在全省地级市率先放宽低压接入容量至160千瓦,为客户节省费用9000余万元。
市场监管更成熟。深入实施“评定分离”改革,有效遏制围标串标。“首次不罚”项目由原来的61项增加到93项。
在全省率先开展诚信示范企业评选,在十大领域建立信用信息核查应用制度,落实联合激励措施388条、联合惩戒措施1362条。
创新环境日趋活力迸发
已拥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503家,总孵化面积超过19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400余家。52家企业签约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集聚产业研发类人才150余人。
相继出台“新黄石人计划”“招硕引博计划”和“东楚英才”计划等支持政策,大力实施“服务产业专才支持计划”,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360余家企业与100余家国内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累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815项,合同成交额40.27亿元。
2021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同比增长134%,居全省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27.1亿元,占GDP比重23.01%,居全省第二。
开放环境日趋循环畅通
围绕“外贸强市”,深化机制再优、功能再造、平台再建。通关一体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使用率达100%。
“抵港直装”将企业等待时间由原来的超过24小时,压减为不到1小时。2021年,通关单证资料由86项减为44项,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同比分别压缩51.6%、52.5%。
口岸平台功能加快完善。新港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成运营。2021年黄石口岸累计进出口货运量232.1万吨,同比增长21.3%,居于全省第二。
黄石连续11年入选全国外贸百强城市。2021年,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湖北省“一主两副”之外的首个综合保税区。
法治环境日趋公平公正
全市政法机关在全省创新推行小微企业共享法律顾问机制,严格执行“两少一慎”“13条”,积极推进企业合规改革,依法不捕24人、不诉32人,提出缓刑量刑建议18人,为2347件执行案被执行人预留必要的银行账户用于生产经营。
黄石市纪委监委制定出台《关于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精准容错纠错的实施办法》,将10种情形纳入容错纠错范围,为担当者“担当”。(记者 肖琼)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