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破解场地难题 助力全民健身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石

2024-04-18 07:50 来源: 黄石日报
【字体:

  近日,湖北省2024年体育民生项目建设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现场推进会在武汉召开,我市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总基调,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连续三年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因地制宜破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需矛盾,群众健身热情高涨。

  谁来建?

  体育场地设施“共建共享”

  据了解,在场地设施建设中,我市广泛征集体育协会、群众代表意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黄石港区青山湖智慧体育公园建设中,周边群众对乒乓球需求强烈,于是专门设置灯光乒乓球场。氵韦源口镇篮球氛围浓厚,于是依靠江堤坡面建成篮球场地。

  加强多方参与。大冶市茗山乡运动健身中心,争取省新全民健身工程投入100万元,市县两级体育彩票投入170万元,茗山乡投入近100万元,发动企业、村民捐资数十万元,2023年建成以来,惠及周边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举办湖北省村BA、黄石市村BA,成为新农村建设网红打卡地。大冶市体育公园由劲牌公司建成后捐赠给大冶市政府。2023年,劲牌公司又投入600余万元,建设开发区·铁山区上林社区体育公园,预计今年6月分完工,惠及社区2万余名群众。

  怎么建?

  体育场地设施“处处可及”

  我市一方面盘活存量。比如省运会提档升级场馆、厂区共建典范——下陆区铜都公共体育场,其前身是有色体育场,经有色公司和下陆区政府友好协商,有色公司将体育场委托下陆区政府管理和使用,下陆区政府争取资金对体育场进行改造,并交由下陆区铜都社区进行管理,铜都社区利用体育场附属用房收益招募第三方,对体育场安全、卫生、器材设施进行管理,免费向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开放,盘活体育场地资源,扩大了公共服务供给。

  抢抓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和双创工程建设机遇,我市制定“整县(市)推进”工作方案并纳入“十四五”规划,形成了新全民健身工程整体连片效应。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2541个,其中建有体育公园7个,街道(乡镇)运动健身中心37个,社区(村)文体广场87个,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1.26块,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进一步挖掘潜在资源,创新建设方式,因地制宜建设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场地。西塞山区利用废弃煤矸石场,在荒废多年的飞云公园内建设篮球场、五人制足球场、儿童健身娱乐区、智慧健身区、老年健身苑等,建成飞云体育公园,深受群众喜爱。开发区·铁山区在空闲场地建成标准轮滑竞速场地,在废弃矿坑建成滑板运动公园,每年举办轮滑极限运动周,让轮滑、滑板、小轮车运动在青少年中风靡。

  怎么用?

  体育场地设施“人人可享”

  我市公共体育场馆从2014年开始实行免费和低收费开放工作。黄石体育场、黄石体育馆、黄石奥体中心、大冶市体育公园、阳新县体育馆等公共体育场馆与国家全民健身平台联网,分时段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黄石体育场常年免费向群众开放晨晚练,2023年免低接待群众42万余人次。2023年我市征集12家社会游泳场馆,发放游泳消费券33.6万元,支持商业性体育场馆、民建民营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让936名青少年受益学会游泳,扩大了公共服务供给。

  我市还充分利用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年均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达百余场,服务人群40余万人次。近年来,我市承办十四届全运会群众体育毽球比赛、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全国田径大奖赛、中国龙狮公开赛、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中国高山速降系列赛等国家级体育赛事达30余项。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1.9%,国民体质监测合格以上人数比例为93.6%,全民健身热潮向纵深发展。

  此外,立足我市“半城山色半城湖”的自然优势,加快登山健身步道、环湖步道体系建设,已建成父子山、黄荆山、东方山等6条登山步道,总长达320公里,其中父子山、熊家境两条步道被中国登山协会授予“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鄂州市主动与我市对接,将东方山和铁山登山步道延伸到鄂州四峰山,形成体育带动乡村振兴和“体育+旅游”的新业态。(记者 刘佳)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