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废弃工厂变身“民情工作室”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石

2024-05-31 10:40 来源: 黄石日报
【字体:

  “村里的门口塘经常出现漂浮垃圾,村里能想办法清理一下吗?”5月29日,临空区·还地桥镇塘桥村村民陈金平来到该村“民情工作室”反映门口塘卫生保洁问题。

  塘桥村“民情工作室”的前身是一座废弃的粮食加工厂,经过该村村委会改造建设,变身为村民口中的“民情工作室”。以“民情工作室”为阵地,村委会配套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接单、派单,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实现村民需求与服务供给的无缝对接。

  每周一至周四18时至19时,塘桥村的理事会成员和管理员在此轮流值班,倾听村民的声音,记录下他们的“服务订单”。这些订单内容广泛,涵盖了从生活琐事到村庄发展的各方面需求。同时,党小组及理事会成员每月入户走访,深入了解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收集他们对乡村治理的建议。截至5月,“民情工作室”已成功接收订单42个,其中纠纷调解类12个,生活需求类22个,项目建设类8个,完结33起。

  “这两天,我要去工作室下单。”村民陈新海说。最近,“去工作室下单”成了村里人常谈的话题。

  “之所以有这么多群众来下单,是因为服务队的工作卓有成效。”塘桥村党支部书记陈磊说。目前,该村依托理事会,建立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纠纷调解、评议监督服务队等4支服务队。服务队责任人接收到“民情工作室”派单任务后,确定完成时限,并及时反馈进度。

  这种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村民订单所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迅速而妥善地解决。针对湾组留守老人无人照看的问题,该村在大冶市政数局的支持下,向8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发放了50余个智能手环。这些手环不仅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还配备了紧急呼叫功能,大大降低了高龄独居老人的居家安全风险。

  “村里很多人空闲的时候喜欢到工作室转转,聊聊天,看看电视。”村民陈建说,今年2月份,“民情工作室”配齐了电视、空调、饮水机等设施,成为村民日常休憩和交流的好去处。

  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民情工作室”还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老年人的健康讲座、儿童的绘画比赛等,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村民来说,“民情工作室”不只是服务场所,而是村民之间交流感情、分享经验、增进理解的平台。

  “民情工作室”的成功运行,不仅提高了乡村治理的能力,也增强了村民对村委会的信任和满意度。临空区·还地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里,每一个村民的声音都能得到回应,每一份需求都能得到解决。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模式,让“民情工作室”成为连接政府与村民的桥梁,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殷珂 通讯员 吴柏桦 郑卫东)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