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102岁老人尹细定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却是子孙辈的榜样 凡事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传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石

2024-07-13 08:54 来源: 东楚晚报
【字体:

  尹细定老人与村民(左一蔡明芳,右一徐银秀)

  尹细定老人

  百岁老人尹细定与儿子姜海龙、孙媳石慧

  人物档案

  尹细定,女,出生于1922年1月12日,现居住在大冶市保安镇高溪村姜家嘴湾,日常生活由长子姜海龙照料,饮食起居基本可以自理。

  7月4日15时42分,这是记者为尹细定老人拍照的时间。

  老人坐在老屋门外的通道上,双手压在大腿上。头发灰中带白,双眼盯着镜头,抿紧双唇,显出几分拘谨。当天下午,记者与她交谈时,她的话确实不多,一般由家人或邻居代答。

  老人的背驼得比较厉害,因此个头显得更为矮小,两条手臂骨节突出,但两只手掌宽大粗糙。

  1 种庄稼是把好手

  尹细定老人的丈夫姜志华已于六七年前去世,去世时97岁。

  尹细定和姜志华结婚后,相继生下两儿一女。长子姜海龙,出生于1948年。次子姜龙,出生于1963年。唯一的女儿出生于1958年,未满周岁不幸夭折。

  尹细定嫁给姜志华时,姜志华的奶奶尚健在,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100多岁时寿终正寝。

  姜家是否有长寿基因,不得而知。姜志华的奶奶,生前是否向孙媳妇传授养生长寿之道,也不得而知。只知道在旧社会吃苦受累的尹细定,在姜家同样是主要劳动力之一。

  生产队年代,她与丈夫一起听着钟声出工,起早摸黑做农活。分田到户后,她又帮着儿子种责任田,有一点空闲还要去给自家小菜园施肥、浇水。

  “这是一位既自强又能干的老人。”高溪村村委会会计严建红语气中充满敬佩,“种庄稼是把好手,90多岁还去山上砍柴、挑担,只是这两年看上去精神状态要差一点,毕竟年事已高。”

  姜海龙成家较早,一直在家乡务农,有两儿两女。弟弟姜龙最初也在老家务农,后来去外面打工,有两儿一女。目前,尹细定家已是四代同堂。

  1976年出生的石慧是姜海龙的二儿媳,在姜海龙料理老母一日三餐的同时,她负责侍候奶奶日常洗漱。其实,她有过脑梗史,并且6月还住院治疗过。丈夫在外打工,两个孩子就读私立学校,生活的担子不轻,但她没有任何厌烦和埋怨。

  “奶奶来到姜家,前前后后养育了三代人。连我们第三代的孩子,她都照看过,可以说真的是劳苦功高、德高望重。”石慧深情地说,“现在奶奶都102岁了,是我们儿孙后辈尽忠尽孝的时候了。”

  2 身教重于言教

  生在旧社会的尹细定老人,没念过书,讲不出什么大道理。所以,在谈到父母教育这个话题时,76岁的姜海龙说:“我和弟弟都没读什么书。要说教育,那就是她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尹细定老人对姜志华奶奶尽心奉养,让姜海龙看到了“孝”和“敬”;母亲与父亲数十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又让姜海龙和后辈看到了“忠”和“义”。

  30多岁的时候,姜海龙的妻子因病去世。当时,姜海龙的小女儿只有4岁。尹细定老人为了让儿子尽早走出伤痛的阴影,几次劝姜海龙找人再婚,但姜海龙始终没有“往前再走一步”,这一单身就是40多年。

  “没有再婚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和妻子感情确实很深,再是担心找的爱人对父母不孝、对儿女不爱。我就想,不就是带着4个孩子嘛,哪怕苦几年,一家人齐心协力不会散,等孩子们长大成人就好了。”时至今日,在记者面前,姜海龙将当时的真实想法和盘托出。

  无疑,姜海龙对父母是非常孝顺的,而他的子女对尹细定老人和他同样充满尊老敬老爱老之情。

  孙辈们大多在外地打工,但逢年过节,必会回来看望尹细定老人,给她买各种吃食。姜海龙的二儿子有一手裁缝手艺,还常给老人量身定制服装。

  “跟母亲同龄的这一代人都走了,母亲的身体比我还好。”姜海龙常常感叹。

  他说母亲听力、视力是差些,但没有“三高”之类基础病,而他却是几十年的高血压。今年农历正月十二,发生了一次险情:姜海龙突发脑卒中,从坐着的椅子上晕倒在地,不省人事。他在黄石市中心医院住院一个星期,经过救治才转危为安。

  “我在重症监护室睡了两天两夜,儿子儿媳在走廊上陪了两天两夜,也许老天都被孩子们的孝心感动了……”对于自己能成功苏醒,姜海龙归因为是及时地治疗、老母的召唤和亲情的力量。

  不等不靠,不向命运低头,已经成为姜家的家风,凭借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过日子,虽然平凡,却也自给自足、理直气壮。

  3 与人为善生活俭朴

  闻听记者采访百岁老人尹细定,姜家嘴湾两位女村民——88岁的蔡明芳和56岁的徐银秀,自发赶到姜家老屋,主动补充、介绍情况。

  村民说,尹细定老人在姜家嘴湾生活几十年,一向待人真诚、与人为善,从未与左邻右居发生过争吵,因此深得村民敬重。看着这两年老人日渐衰老,行动迟缓,弯腰驼背,有些村民还义务帮助老人洗衣服。

  老人不吃荤腥,最爱粗茶淡饭。姜海龙有时从自家小菜园摘一把新鲜时令青菜,炒好端上桌。就着这菜,老人能将一小碗面条吃光,连面汤都不会剩下。

  在村民和家人的印象中,尹细定老人体质颇好,“从没见她病过”,更别说上医院了。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许多老人都“阳”了,但老人居然从始到终都没感染,抵抗力之强,实在匪夷所思。

  说到锻炼健身,姜海龙又笑了:“母亲年轻时要做农活,哪有时间专门去健身。现在年纪大了,出门不多,一般就是和湾子里的老人一起聊聊天。不过,她向来不急不躁,心态平和,再加上年轻时下田干活打了底子,可能体质就比一般老人强些。”

  姜家到现在,还有一点责任田。受母亲良好的影响,至今,姜海龙还在耕耘。严建红会计说:“尹细定老人是高溪村唯一的百岁老人,现在每个月能领到300元长寿补贴,村干部也会定期上门探望。村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都希望老人晚年幸福。她永远是高溪村老人群体里的‘大姐大’。”(本报记者 田力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