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科技力量结硕果 创新驱动谱新篇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石

2025-02-05 08:42 来源: 黄石日报
【字体:

  “黄石有首批‘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和‘国家全域科普试点城市’两块金字招牌,科创科普活动丰富多彩,科协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24年8月,湖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周德文来黄调研,对黄石科协事业发展情况予以充分肯定。市科协连续8年获评全市“双千”活动成效突出单位,2023年被评为全市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活动成效突出单位。2024年全省市州科协工作座谈会上,黄石科协作经验交流发言。在全省科协系统2023年综合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省科协专门向黄石市委、市政府发出表扬信,高度肯定黄石科协各项工作……这些成绩,都记录着黄石科协奋进的足音。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科协的指导支持下,市科协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砥砺前行、奋发有为,服务科技工作者成果丰硕、助力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科学普及工作提质增效,公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黄石篇章注入强劲的“科协力量”。

  政治引领,绘就众心向党同心圆

  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

  市科协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将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贯穿科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政治引领、价值引领、服务引领、活动引领,着力搭建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沟通的桥梁纽带,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政治引领。近三年来,市科协每年组织开展全市科技工作者专题培训班。2024年7月,市科协举办“全市学会党建暨科技工作者创新提能培训班”,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组织全市光电子信息、特钢精深加工等十大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的1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培训。承办2024年湖北省园区(企业)科协暨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训班,邀请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有关负责同志来黄授课,开展企业科协专题培训,极大满足了企业科技工作者的成长需要。

  坚持价值引领。2024年5月,市科协组织全市50多名科技工作者代表赴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参加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6月5日,市科协邀请武汉大学孙成亮教授开展湖北省“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200余名科技工作者和师生代表参与。

  坚持服务引领。连续五年,由市“四大家”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并在市级媒体公开发布《致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慰问信》。坚持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解决科技工作者子女入学、住房、科研项目等急难愁盼问题40余个。

  坚持活动引领。精心举办“2023年黄石市企业科技工作者羽毛球邀请赛”,并组织我市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全省科技工作者羽毛球联谊赛。2024年5月,市科协首次举办黄石市青年科技工作者联谊交友专场活动,探索打造联谊交友平台,解决我市企业科技工作者“婚恋交友难”问题。

  思想指引行动,方向关乎大局。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科协组织的领导,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把准政治定位不偏不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才能确保科协事业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五链一圈”,当好全域科普主力军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作为创新发展的“一翼”,也是科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市科协紧紧围绕“五链一圈”的总体思路,在科学普及中当好“主力军”,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创新实行科普阵地链、赋能链、融合链、传播链、服务链“五链”模式,积极构建全域科普生态圈,精心打造全域科普的“黄石样板”。2024年新增科普教育学校、科普惠民社区(村)、特色产业科普基地等省、市级科普基地30家,累计创建国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1个、科普教育学校32个、特色产业科普基地42个、科普惠民社区(村)98个。

  打造全域科普阵地链。黄石科技馆在全省率先对外免费开放,年均参观量超过30万人次,各地科技馆建设布展稳步推进,科技馆体系日益完善。围绕环大冶湖“三园三馆”核心区、大冶市铜绿山青铜文化科普带、阳新县地心大峡谷喀斯特地貌科普带、铁山区国家矿山公园铁矿文化科普带的全域科普的梯度布局正逐步形成。突出工业文化遗产富集优势,打造华新1907文化遗址公园、新冶钢“汉冶萍”百年工业遗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等特色科普教育阵地集群。

  打造全域科普赋能链。市科协在重点产业链企业中发展“科创湖北”“科创黄石”联络员200余人,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和企业科协,服务全产业链建设。开展“东楚科普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英雄航天员聂海胜以及中国科学院孙和平院士、桂建芳院士来黄,开展院士专家科普报告会。坚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依托“三长”建“三队”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指导阳新县成功创建中国科协“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试点,全省仅两家。

  打造全域科普融合链。市科协坚持发展“科普+会展”经济,连续举办五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大力发展科普会展经济。吸引30个国家200多个世界知名展商、300多名国内外地质矿产和科普领域专家齐聚黄石,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交易额近10亿元。坚持发展“科普+文旅”产业,建成八条精品科普旅游线路。坚持发展“科普+研学”产业,出台《黄石市研学旅行实施意见》,完成10条研学线路规划,全市科普研学已接待超过30万名各地中小学生。

  打造全域科普智慧传播链。市科协在学习强国、人民号、湖北日报、省市科协官网、官微进行全方位传播。市科协推出“科普黄石”专栏,累计发布科普信息两千余条,总阅读量400多万,推动形成多级矩阵式传播。组织多家省、市级主流媒体平台宣传直播东楚科普大讲堂暨英雄航天员聂海胜科普报告会,各级媒体总流量共计1289万,已成为黄石市超过千万的现象级科普新闻IP品牌。全新打造“千场科普活动”品牌,2024年开展主题科普活动1146场次,科普活动数量同比增长101%。

  打造全域科普服务链。市科协不断发展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科技志愿服务站,形成了“点单”“派单”“接单”全链条贯通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全市注册科技志愿者人数2.8万人,2024年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14810场次,在全省排名第一。在全市中小学创新实行“科普副校长”机制,首位科普副校长已在大冶市育才小学上任。开展“2024年中国流动科技馆阳新巡展”活动,有效弥补了我市基层科普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

  服务大局,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是科协系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员令”和“风向标”。市科协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实施“五大行动”,化创新变量为发展增量,以科技工作者“智高点”抢占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服务黄石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实施科创平台建设提升行动。市科协围绕黄石十大重点产业链供应链,2024年在劲牌持正堂药业、黄石哈特贝尔等企业新建省级专家工作站15家,柔性引进国医大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二级教授等高层次人才15人,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入选全省优秀案例。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4家院士工作站、69家专家工作站,建站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帮助建站单位攻克技术难题258项,联合申请发明专利160项,联合发表论文及著作98篇,项目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累计达4.5亿元,逐步构建了以院士工作站为引领、专家工作站为支撑、海智工作站和学会服务站为协同的高水平科创平台。

  实施成果转化效能提升行动。2022年12月,市科协成功举办绿色低碳新材料高峰论坛,促成李元元等5名院士为我市新材料产业“诊断支招”。以海外智力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市科协深入实施“海智计划”,在黄石科技城成立湖北省海智(离岸创新)工作站,2024年10月举办“2024年海智专家荆楚行(黄石)高端装备专场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机电装备与控制顶尖专家陈学东来黄作主旨报告,5名海智专家作项目路演推介,助力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建设。13家企业参加首届武汉未来产业创新创业大赛,1个项目获大赛一等奖,4家企业入选2024年湖北省企业典型创新案例,黄石科协获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湖北赛区优秀组织奖,系列荣誉彰显了我市企业创新活力迸发现状。

  实施学会赋能提升行动。组织举办2024年“科创湖北”学会专家荆楚行(黄石站)、科创沙龙等重点学术活动,先后邀请5家国家级学会、12家省级学会、14名两院院士、22名专家来黄开展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对接,中国制冷学会、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等国家、省级学会与我市重点企业签订11项合作协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指导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荣登2023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绿色低碳领域)。

  实施人才服务质效提升行动。市科协重视加强本地高校科协建设,积极落实科研人才引育政策,用活用足本地高端人才资源,截至目前在黄二级教授建立专家工作站10家。先后组织开展黄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首届“黄石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系列评选活动,成功推荐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军入选2024年“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推荐3人入选2024年湖北省青年科技人才晨光托举工程项目,举荐、宣传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

  实施决策咨询能力提升行动。市科协开展“全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形成首份《黄石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研究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制定有关科技和人才政策提供有效依据。制定《黄石市科协科技工作者决策咨询建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编印黄石市《科技工作者建言专报》,形成《市级学会建言献策资料摘编》,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接续奋斗,挺膺高质量发展新作为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续华章。2025年,市科协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三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继续主动在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大局中找科协位置、找工作切入点、找具体抓手,助力我市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在助力服务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出硬招。市科协将聚焦我市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组织开展“五个一批”:建设一批科创平台,引育一批科创人才,推出一批品牌活动,服务一批重点产业,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积极对接“全国学会入鄂计划”,推动国家、省级学会来黄,继续谋划开展院士专家荆楚行系列活动。积极与两院院士和“准院士”团队联系,谈乡音、话乡愁,推动院士回乡发展。

  在引领服务全市科技工作者方面出实招。聚焦“四服务”职责“搭台唱戏”,坚持把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委政府周围。建好建强“科技工作者之家”,促进科协组织建设在我市重点产业链、科技园区和重要企事业单位全面铺开,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到科技工作者身边、建到科技工作者心坎上。

  在提升服务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方面出新招。市科协将在科普活动、科普阵地、科普项目、科普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持续发力,精心组织“千场科普活动”、首个“全国科普月”“东楚科普大讲堂”“黄石科普达人”评选等系列活动,全面构建黄石科普活动矩阵。

  在推进科协组织改革创新方面出先招。市科协将坚持下好改革创新先手棋,全面深化群团改革工作,积极围绕“三科一家”工作布局进行试点探索,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以改革聚合力,推动我市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廖星 徐良)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