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黄石市十四届四次会议委员发言摘要
6日上午,政协黄石市十四届四次会议开幕。市政协委员结合各自本职工作,聚焦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数智赋能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黄石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李娜委员介绍,黄石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舒适感、安全感、归属感,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和美誉度、知名度显著提升。黄石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生态文旅宜居城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点石成金,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近年来,黄石着力在强化科创平台效能、激活产业创新动能上下功夫,为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提供了强大动力。栾巍委员认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高技术制造业的引领力,还需要聚焦发展所向,以应用牵引科技高质量供给,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创新平台,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挥黄石所长,以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攀升、新兴产业向新发力、未来产业向前奋进。围绕企业所需,以服务促进要素高质量聚集,加强科创供应链平台黄石专区建设,壮大耐心资本扶持科创企业成长,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吸引和集聚更多高校毕业生来黄石就业创业。
以数智技术赋能,打造文化旅游支柱产业是当前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蔡暖心委员表示,黄石拥有厚重的历史文明,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故事、红色资源、传统技艺,仅用传统的展现形式无法复原其魅力。要利用技术手段充分诠释和表达黄石特色文化,开拓新的旅游市场空间,坚持数字重塑,把实物形态转化为数字形态,建设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打造“文化+科技+旅游”融合的精品项目,利用现代科技将特色文化变得更时尚、更有趣、更具吸引力。推动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提升项目体验性、互动性,立足红色资源,还原经典场景,打造沉浸式红色穿越之旅,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到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24%。虽然我市城镇化水平在全省整体领先,但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张黎阳委员建议,要坚持规划引领,塑造城乡融合的空间格局,从全域角度进行统筹布局,树立全域黄石的规划理念。要突出产业支撑,培育城乡融合的经济矩阵,以“强县工程”为抓手,推动县域工业发展,把小城镇作为联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节点来布局。要推动要素流动,构建城乡融合的双向通道,打通城乡发展的壁垒,实现人口、技术、资本、信息等优质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合理流动。强化功能支撑,完善城乡融合的配套体系。要完善社会治理,凝聚城乡融合的广泛合力。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义务教育由区域内基本均衡朝着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迈进。在张俐委员看来,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学编制《黄石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进一步强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方向引领、政策支撑。要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联体建设,探索市县联动机制,进一步拓宽城乡教师之间交流通道。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双减”政策,开展兼职术科教师专项培训、集中备课、研讨交流。要推动教师队伍建强建优,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加大校园安防投入,全力护航师生安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机制。江凡委员认为,加强对青年民营企业家全方位、全链条培养,才能托起黄石民营经济未来。他建议,要加强政治引领和组织吸纳,强化企业家精神培育。要以产业链、供应链为依托,搭建与“链主”企业线上线下沟通平台,引导其向标杆企业学经营、学管理、学创新。要在资源上汇聚导入,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加大政策全平台点对点推送力度;深化惠企“双千”服务,选优配强企业保姆,畅通政策惠企“最后一公里”。要持续优化服务,在政策上“滴灌”加力,设立市级支持青年民营企业家发展专项基金(天使基金) ,对接省内上市公司协会资源,强化种子企业上市培育。
记者 黄醒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