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高喜明 实习生张妍雨 通讯员丁元拾 戴鼎) 2月7日,黄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继续办好10大类46项民生实事,更好提升就业、教育、医疗、养老、育幼、安居等服务水平,传递更多安定感、正能量。
2025年黄石市级十件民生实事:
1.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新增高校毕业生来黄就业2万人。帮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5000人以上,支持灵活就业3万人。帮助企业招工稳工不少于5万人。扶持返乡来黄就业创业1.5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各类就业创业补贴不少于6亿元。
2.增强社会保障温度: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2万人次以上。为经济困难群众和企业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案件不少于6500件。建立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实现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平台企业新业态从业群体全覆盖。
3.强化“一老一小”关爱:搭建养老服务平台全市“一张网”,实现市县全覆盖。为1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建成基层老年学校10所,新增教学点位100个,新增学位3万个。依托公办幼儿园创建一批示范性托幼机构。开设爱心托管班300个以上,托管青少年1.1万人以上,实现乡镇(街道)爱心托管机构全覆盖。
4.实施教育减负提质:新改扩建学校5个,新增学位4000个。实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室空调全覆盖。保证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每学期校外教育活动不少于5个课时。扩大中考普通高中录取率。为中小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肥胖、脊柱侧弯筛查。实行“校长、家长”陪餐制,师生同餐守护校园“小饭桌”。
5.增强医疗惠民供给:继续为全市孕妇提供免费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将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生育医疗费用由定额补助调整为按住院报销。将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全市70%以上村卫生室实行乡村一体同质化管理,完成1000名“村医”业务培训,让更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下沉至村卫生室,实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采购“零差价”,实现“小病不出村、问病不出门、首诊在基层、用药得实惠”。
6.改善住房保障条件:筹集保障性住房5274套,简化保障性住房审批环节,放宽区域住房限制,依申请实现“应保尽保”。完成52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30505户。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20部、电梯以旧换新380部。中心城区打造10个“宁静小区”示范点。
7.全力整治安全隐患:实现D级危房动态“清零”。新改建污水管网100公里,改造污水管网混错接2000处、缺陷3000 处。对18处城市内涝积水点实施改造,动态“清零”。为全市所有液化气居民用户免费安装“三件套”。
8.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嵌入式口袋公园12个。改建示范路4条、花径小路8条,提升改造小微绿地20处。新增农村太阳能照明路灯2000盏。完成33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5年底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打造“四好农村路”700公里以上。完成253个室外弱覆盖区域和150个信号较差地下车库提升,老旧小区已加装电梯移动信号覆盖率达90%。
9.丰富体育文化生活:举办文化惠民活动1000场以上,市群艺馆、市歌舞剧院等剧场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演出600场以上。打造20个公益性城市文化空间,提档升级10个基层文化站(场)。发行2万张“文惠卡”,发放文旅消费券1000万元。建设各类群众身边健身场所70个以上。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100场,其中省级以上赛事活动不少于20场。
10.优化便民服务措施:推进政策服务“免申办”改革,实现政策和服务“免申办”事项不低于100项。推进“养老认证”“异地就医备案”等20项市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群众办事“少跑路、就近办”。完成6个高山地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改造,提升约0.8万高山地区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能力。实施17个村一体化供水入户工程建设,提升约3.5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能力。加快物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全市A级以上物业服务企业新增150家以上。
(值班总编辑 陈志远 值班主任 熊展平 值班编辑 李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