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黄石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黄石市十四届四次会议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市科学技术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医疗保障局、市商务局6部门就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了解答。
市科学技术局:
高新技术产业攀“高”向“新”
去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占GDP比重居全省第二。黄石是如何做到的?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严吉庆给出了答案。
“2024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攀‘高’向‘新’,具体来说就是做好‘三个聚焦’。”严吉庆介绍。
第一个聚焦是企业培育。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单位63家,同比增长12%。5家企业入选省高新技术百强企业。
第二个聚焦是产学研对接。全市建成了以“用”为导向的天网平台黄石专区,构建了“1+6+N”地网服务体系,去年需求对接率全省第一。近两年组织实施的“揭榜挂帅”项目,30项技术需求与高校院所成功对接。
第三个聚焦是要素保障。全市依托“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全年新增创新积分贷5.12亿元;用好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发放“再担科创贷” 1500万元;推动人才创新创业基金高效运作,成功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项目6个。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着力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既是黄石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手棋。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斌介绍了我市去年谋划布局未来产业的新成果。
去年,我市制定出台《黄石市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行动方案》。为实现方案提出的目标,全市重点围绕六大方向,布局十条赛道。
在未来制造方向,主要布局智能机器人和激光制造2条赛道;在未来信息方向,主要布局通用人工智能和新一代移动通信2条赛道;在未来材料方向,主要布局高性能功能材料赛道;在未来能源方向,主要布局氢能和新型储能2条赛道;在未来空间方向,主要布局深地探采和低空利用2条赛道;在未来健康方向,主要布局生物制造赛道。
与之相匹配的是,我市将重点实施四大行动:实施高成长未来企业培育行动,打造一批未来产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引领行动,精准引进创新人才,培育跨界复合型人才;实施群智赋能平台筑基行动,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高质量孵化器和中试基地;实施高品质产业生态构建行动,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强化国资平台的赋能作用,完善未来产业治理体系。
市交通运输局:
让武鄂黄黄加速互联互通
未来,黄石如何深度对接武汉都市圈,让武鄂黄黄加速互联互通?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梅向阳进行了回答。
“我们将从两个方面着力。”梅向阳说,今年我市将在打造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上,着力对接武汉新城和鄂州花湖国际机场。
按照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工作部署,黄石将建成“横一”S203西塞山区住保局至西塞街办段、“纵二”S201大泉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纵二”G106铁山至大冶段改建工程(一标)共17.7公里快速道路,力争基本建成“横二”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下陆区至新港园区段),加快推进“横二”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大冶段)二阶段拓宽工程和“纵二”G106鄂州至黄石段隧道工程建设。力争开工G106铁山至大冶段改建工程(三标),全力推进机场高速二期工程及G351三溪至毛坪段、G106铁山至大冶段改建工程(二标)等硬联通项目建设,完成国省干线路面提档升级198公里。
在打造长江水铁联运重要节点上,黄石将着力开工建设阳新梓港码头,加快砂石集并中心、电建产业园、新港三期等水运项目建设,完成电建码头、砂石集并中心等码头9个万吨级泊位竣工验收,力争建成富水航道工程,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强港。
市农业农村局:
五个方面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去年,全市粮食总产突破11亿斤大关,面积和总产的增幅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抓好粮食生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黄石究竟有哪些诀窍?
“农业部门始终注重把良田、良种、良技、良机、粮补这五个方面扭在一起抓。”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何瑞峰说。
为建好“良田”,黄石精准整治撂荒耕地图斑791个,新增复耕面积5600余亩,高质量完成8.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同时大力推进土壤改良,让秸秆利用率达到95%,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藏粮于地”成效明显。
为选准“良种”,黄石严把选种关和准入关,优质水稻品种种植面积超60万亩,67个粮食种子样品全覆盖抽检合格率100%。
为推广“良技”,黄石组建专业专家服务队伍,大力推广实用技术,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和“头雁”培训,培育粮油生产主体3500余人次。累计建成54个500亩以上的高产示范基地,集中展示推广水肥一体、“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同时,强化抗灾减灾措施,有效应对低温冻害、洪涝灾害和高温热害等多轮灾害影响。
为引进“良机”,黄石补贴购置农机具1225台(套),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3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率达到78%,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76家、服务面积113.66万亩次。
为落实“粮补”,黄石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耕地地力补贴资金1.06亿元。大力推进水稻、小麦、玉米等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提标扩面,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争取部级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项目资金2369万元,发展“订单农业”33.5万亩,持续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市医疗保障局:
四项举措支持居民生育
今年,我市将从提高居民生育医疗保障待遇、落实辅助生殖医保报销政策、办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推行生育津贴“免申即享”四个方面推出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建华介绍,在提高居民生育医疗保障待遇上,我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生育医疗待遇由定额补助800元/例,调整为按住院医疗待遇报销。
在落实辅助生殖医保报销政策上,我市将试管婴儿等8个辅助生殖项目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预计将为全市生育困难对象减轻医疗费用负担300万元以上。
在办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上,该局会同相关部门再造流程、优化系统,为新生儿提供《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登记、产妇生育费用报销等“一站式”服务。
在推行生育津贴“免申即享”上,我市从2024年4月起,对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生育的,无需申请即可享受生育津贴待遇,10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向参保人所在单位拨付生育津贴。目前,全市共有279人次享受了该项服务,已发放生育津贴678万元。
市商务局:
消费品以旧换新惠民生
去年,我市把消费品以旧换新摆在促消费工作的重要位置。
2024年度,中央下发给我市的中央、省级以旧换新专项资金1.86亿元已全部拨付至企业和消费者,资金拨付率100%,居于全省前列,直接带动消费超20亿元。其中,汽车以旧换新7422辆,家电换新12.6万台,家装厨卫13万台套,电动自行车5798辆,惠及全市20余万户家庭。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将加力扩围、福利更多!”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柯友鹏表示,商务部门将从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政策配套、强化活动监管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我市以旧换新取得更大成效。(记者 胡波 陈露)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