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
下工地、进厂房、问进展……11日,市委书记郄英才,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之凌带队开展2025年全市第一次项目拉练活动。
21个项目,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在向着更高更优更强迈步。大家每至一处,沉浸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见证耳目一新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触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倾听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黄石篇章的动人旋律。
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赋予了阳新农业与生俱来的发展优势。
鱼米香走出产业路。围绕屯鸟这种当地特有的禽类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新投资约4亿元建起从育种车间到加工厂的全产业链条,罐装屯鸟汤达到每日8000余罐,年产量达200万罐;屯鸟蛋年加工量为60万枚,卤屯鸟年产量达20万吨,预计年产值可达2.3亿元。
与时俱进,早已刻进我们的城市基因里。在这片沃土之上,新兴产业正生机勃发“长成林”。
“发现火情,起飞灭火!”随着一声令下,一架无人机携带数枚干粉灭火弹直扑火场。只听“砰砰”几声,大火瞬间被灭。
这是黄石星帆特种无人机产业中心的无人机演习现场。以集群控制系统为依托,该中心研制的巡逻无人机、投弹无人机高效协同作战,对火灾现场进行精准有效的灭火处置。
十几公里外,瞄准AI新赛道、总投资2亿元的沪士电子AI服务器电路板项目于去年底投产,通过购置自动深钻测板厚机、深钻CCD机、自动检查机等先进设备120余台,对产线和设备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用以生产高端AI服务器线路板,生产效率提升20%。
同样位于开发区·铁山区的集采星高精度金属掩膜版项目,从韩国引进自动张网机、点焊机等设备,建设高精度掩膜版生产线,结合企业自主研发技术生产高端金属掩膜版,助力我市持续做大做强光电子信息产业。
不甘寂寞的传统产业,在创新雨露的滋养下正蹭蹭“发新枝”。
随着位于下陆区表面处理产业园的新型绿色智能金属加工项目和翊腾电子元器件制造及表面处理加工项目先后竣工投产,我市表面处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能力将极大提升,从而加速推进全市铜精深加工、汽车制造、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轻工五金等产业完善链条。
为适应市场变化,湖北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启动总投资约2.72亿元的3号、4号机组能效提升改造项目。改造后供电煤耗大幅降低,机组运行效率显著提升,使用寿命延长,同时更好地适应变负荷和低负荷运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沐浴着大好春光,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在东楚大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将在新的一年里结成累累硕果。(记者 朱达)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