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 ——大冶市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侧记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石

2025-02-20 08:22 来源: 黄石日报
【字体: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中,湖北省共8个县(市、区)被认定,其中,大冶市光荣上榜,作为黄石市唯一县(市、区)荣获“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称号。

  近年来,大冶市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普及普惠”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增强办园活力,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美丽嬗变。

  扩容普惠“幼有所育”

  让所有孩子有园上、上得起是民心所向,亦是行动所向。

  近年来,大冶市把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坚持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不断夯实学前教育发展基础、加大普惠性资源覆盖面、完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促进幼教队伍能力提升、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推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通过强化政府主导、聚力扩容增位、统筹增优改薄、坚持引育并举、深化综合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形成了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大冶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大冶市通过统筹扩资源、调结构、建机制、提质量等多种措施,推动公益普惠、均衡优质、城乡区域特色发展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截至2024年秋季学期,该市共有幼儿园118 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6所,民办幼儿园62所,在园幼儿21910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4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4.3%。

  “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了未来10年学前教育需求。

  多重保障“幼有惠育”

  兜住学前教育的民生底线,市委市政府念兹在兹。

  2016年,大冶市出台《关于支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对省级示范幼儿园奖励80万元,黄石市级奖励40万元,大冶市一级幼儿园奖励20万元。

  2022年,制定《大冶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大冶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对接人口变化趋势,规划布局幼儿园227个、1200个班、39658个学位。

  2023年,制订《大冶市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第四期规划(2021-2023)》,大冶市市政府专题研究民办园加盟公办园方案,落实公用经费、普惠奖补资金。此外,大冶市人社局、大冶市教育局联合制订《大冶市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职工管理暂行办法》,落实教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保障幼教队伍稳定。

  提质增效“幼有善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大冶市健全教师准入机制,配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全市在园幼儿21910人,配备专任教师1680人,保教人员2629人,保健园医159人。

  坚持党建引领,赋能幼师成长。全市118所幼儿园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幼教队伍,大冶实施学历提升计划,建立国省市县校五级教师培训制度。1680名专任教师,243名园长,教师资格证持证率、园长持证率均为100%,每名专任教师每年完成不少于72个学时的培训。

  实施卓越工程、乡村骨干教师提升工程,编印《大冶市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学习资料汇编》,开展师德师风宣教月活动,强化警示教育。

  创新引领“幼有优育”

  坚持示范引领,提升保教水平。在专家名师的指导下,组建3个黄石市级教联体,通过集团化办学、结对帮扶等形式,坚持“名园+新园、公办园+民办园、优质园+薄弱园”工作思路,创新实施区域教研,成立7个教研联组,构建“一体化、全覆盖”区域教研网络。

  开发园本课程,彰显园所文化。形成了机关幼儿园民间传统游戏、青松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尹家湖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保安镇中心幼儿园“桃”文化主题课程、还地桥镇中心幼儿园四叶共生(希望、信心、爱和幸运)等典型课程案例和园所文化,让孩子们在生活化的场景和游戏化的课程中习得劳动技能、增长生活见识、涵养优良品格。

  下一步,大冶市将持续深耕学前教育沃土,让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民生红利惠及千家万户,不断书写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篇章!

  办好学前教育,既是大民生,又是大战略。黄石市也将以大冶市顺利上榜“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为契机,力争在3-5年实现全域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打造更加健康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记者 洪章雄 阮瑞祺 通讯员 刘朗)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