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走好工业振兴路 奋力冲刺千亿市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石

2025-02-24 09:13 来源: 黄石日报
【字体:

  19日,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5新型工业化标杆县》,大冶成功入选,成为100个新型工业化标杆县之一,在第三梯队中排名第12位。

  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持续提升的竞争力。在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中,大冶不断“争先进位”:2024年GDP突破900亿元大关,增速7.1%;赛迪百强县全国排名跃升至第55位。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中郡县域经济全国百强排名均首次进入50强。

  新春新气象,奋进新征程。19日,大冶市召开“冲刺千亿市、聚力建支点”推进会暨工业振兴动员大会,吹响了“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全力冲刺千亿县市、率先迈进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的嘹亮号角。

  重塑优势敢突破

  19日,长城汽车大冶分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一片繁忙,经过压铸、喷涂、总装等环节,一台台崭新铮亮的汽车整装下线,长城汽车旗舰车型全新高山MPV在这里“智造”出来。

  “我们产能进一步提速,产量1-2月成倍增长。”长城汽车大冶分公司负责人鲍天林语带振奋。长城企业大冶生产基地2025年将进一步扩产达产,正全力打造华中新能源汽车制造标杆。

  工业是大冶经济的根基和命脉,大冶工业“成绩单”令人振奋:2024年,大冶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4.65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工业增加值151.19亿元,增速8%;完成工业投资171.88亿元。

  作为老工业城市,大冶工业基础雄厚。立足发展前景和自身优势,大冶划定前进跑道:全力打好工业振兴攻坚战,坚决挺起智造强市硬脊梁。

  “大冶冲刺千亿市,聚力建支点,必须要重塑工业竞争优势,重振工业雄风。”大冶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大冶将坚持工业立市、智造强市,坚定不移以科创引领推进工业振兴,以工业攻坚突破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冶推进实施传统产业技改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合理布局“三线并进”,加快构建“3+2+X”现代化产业体系。低碳采冶和绿色建材、高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脱胎换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聚势突破”,正抢滩布局氢能等未来产业,着力打造全国清洁能源低碳应用示范基地。

  “坚定不移发展工业,是大冶实现转型突破、跨越发展的关键抓手。”大冶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说,大冶将深入推进科创引领工业振兴等“五大攻坚行动”,当好主力军,冲刺千亿市,聚力建支点,奋进50强。

  工业强则大冶强,工业兴则百业兴。大冶市提出:力争2025年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家以上,总数达到44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壮链强链抓创新

  强园区,筑平台,抓创新,大冶不断壮链强链,推动产业向新而兴。

  在黄石大冶湖高新区,高标准建设的50万平方米电子信息产业园生产一派火热。2023年,大美科技入驻产业园,投资10亿元建设超高清显示屏项目,该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去年产值超过1.3亿元。“聚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杰表示,将积极搭建科创供应平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材料、生命大健康、光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2024年,大冶在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50位。大冶以“智改数转”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促进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技改升级,让老树“长新叶”。大冶以大手笔、大气魄、大力度推进技改升级,加快实施华鑫实业精品板材、新冶特钢无缝钢管升级、华兴玻璃高端日用玻璃瓶等13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不少于40个,推动产业向“优”向“新”。

  向“新”而“兴”,为产业插上“新翅膀”,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产业发展赋能。在劲华玻璃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一个酒瓶不到1秒钟就完成瓶身印花,是传统人工速度的近10倍。在投入1000多万元对制瓶生产线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后,劲华玻璃实现了“脱胎换骨”,去年年产值达2.3亿元。

  积极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围绕黄石电子信息产业链加快布局,实施电子信息产业园“满园工程”,布局氢能产业,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着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力争2025年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

  做优服务强支撑

  大冶成就,让人振奋:全市超1077家“四上”企业,撑起大冶“大盘”;343家产业集群企业和超550亿元集群产业规模,让产业体系长成“热带雨林”。

  大冶速度,令人瞩目:2024年大冶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4个,新投产重点工业项目69个,35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1%,“四上”企业增至109家。“大力发展临空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还地桥镇党委书记朱勇强表示,将对重点项目实行驻点办公,确保渤海科技、中晟薄膜等重点项目加快建成投产,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奋进“全省十强镇”。

  勇争一流,大冶正加压奋进:力争2025年全年新开工项目160个以上,总投资额600亿元以上,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

  为企业厚植发展沃土,大冶以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工业振兴的“硬支撑”。2024年,大冶在全省营商环境排名上升至第7位,实现四年四进位。

  “优化项目服务,强化要素保障,以最优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大冶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曹晓溪表示,将抓实“双千”服务、“我为企业找订单”等活动,主动下沉服务企业,当好金牌“店小二”,努力解决企业堵点难点痛点。同时,全力推动财政金融、减税降费、稳岗留工等惠企政策落实落地,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最是一年春好处,风起扬帆正当时。以工业振兴为抓手,强化支点意识,提升发展标杆,大冶正锚定全力冲刺千亿县市、率先迈进全国50强、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标杆目标阔步向前。(记者 万经煌 殷珂 通讯员 程良友 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