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以来,市卫健委组织医疗机构深入开展“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各公立医院聚焦群众就医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出系列便民服务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推进智慧医疗:
提供精准高效医疗服务
近日,记者在市中心医院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看到,该中心配备了高通量数字切片扫描仪、数字切片储存系统、AI智能诊断系统以及全流程业务管理系统,能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手段,实现病理诊断全流程数字化、智慧化,病理诊断能力全面提升。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高效运行,填补区域技术空白。同时,对接联通省远程病理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远程会诊,有力推动病理资源共享下沉。
病理科主任顾磊告诉记者,数智化赋能后,依托全流程数字平台,一方面使得病理技术质控工作得到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切片扫描系统,实现实体玻片数字化管理。
据悉,该院去年以来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通过数字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2024年8月28日,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体验馆挂牌启用,为患者提供直观体验互联网医院的运营平台,探索“预就诊”模式,推进线上线下同质化医疗服务融合。截至今年3月,该院线上用户达10万人、线上医师350人、线上问诊量34769笔、线上完整诊疗量32317笔、24小时回复率达98%。
通过互联网医院,患者在线上问诊、开具处方,直接在体验馆等待配送药物,可线上自助开具检查检验单,实现就医问诊少跑路、少花钱。下一步,该院将继续加强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院融合发展,实现线上线下就医流程一体化。
推行中医午休门诊:
让上班族就医更便利
17日13时许,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张女士来到市中医医院团城山院区,挂号午间中医门诊,做了一套火龙罐和按摩。“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腰椎疼痛已是老毛病。以前康复理疗要请假就诊,现在利用午休时间就解决了问题!”张女士说。
据了解,中医理疗通常需要连续数日的周期性治疗,而因工作和学习等原因,不少人难以在常规门诊时间内接受治疗。去年8月以来,市中医医院团城山院区中医传承大楼投用后,在实行周六、周日以及节假日普通门诊完全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中医药服务,开设午间门诊。截至目前,该院治未病中心已开展火龙罐、刮痧、脐灸、温灸等20余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每日午间平均20余人次前来就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人次已超万人。
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医科午间门诊的开设是该院扎实开展改善就医服务行动的又一便民举措,既满足了居民对中医药服务需求从“有”到“优”的转变,又实现了暖心服务再升级。
此外,该院还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组成中医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对疑难杂病患者开展中医多学科会诊,提供最佳诊疗方案。同时,提供代煎中药服务,确保患者当天上午开代煎中药,当天下午在钟楼院区和团城山院区可就近取药;当天下午开代煎中药,次日上午就近可取。
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
为患儿提供安全便捷服务
13日,在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留观室,市民詹女士陪同4岁半的儿子在病房内输液。
詹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体质弱,季节变化时容易生病。到医院看诊后,因达不到住院指征,来回跑医院,操心又疲劳。现在有了留观室,可以在这里输液或者做中医治疗,孩子就诊更舒适便捷。
据悉,为了提升患儿及家长的就医体验,市妇幼保健院去年开通急诊留观室,医护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形成门急诊—留观—住院的无缝对接。
该院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吴疆介绍,急诊留观室相当于门诊和病区之间的“中转站”,既为孩子提供了舒适的诊疗环境,让孩子得到充分治疗和休息,又能及时观察处理孩子的病情变化,最大程度地保障孩子的安全。
13日,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日间光疗病房,护士佩戴口罩和手套,为几名新生儿进行黄疸蓝光治疗。“这项服务既能减少母婴分离时间,促进母婴喂养,又减轻了新生儿家属的心理及经济负担。”该院儿科、新生儿科主任程红斌告诉记者,符合治疗条件的新生儿患者通过专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基本上可以上午来就诊下午回家,让家属更加安心。
市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针对患者提供日间治疗服务和启用急诊留观室,是解决患儿就医难题的便民举措,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就诊体验,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实施门诊日间手术:
当日手术、当日回家
15日9时,根据预约排期时间,郭先生来到市第二医院门诊日间手术一体化服务中心,进行右眼睑肿块切除手术。1个多小时的手术后,经过留观评估达到出院标准,郭先生当天就在家人陪同下,办理了离院手续。
为进一步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市第二医院于2024年3月成立了“门诊日间手术一体化服务中心”,针对10多个手术病种实施一体化管理,实现了患者当日手术、当日离院。为确保优质医疗质量,该院严格执行术前细致评估,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宜手术;术中配备专业医疗团队与先进设备,全程监控保障安全;术后加强跟踪随访,确保患者快速康复。
“针对相关科室门诊日间手术实行统一预约、统一排班、统一围手术期管理、统一术后随访,在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同时使患者诊疗更便捷,医疗成本大幅降低,就医体验感明显改善。”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一站式门诊日间手术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满足群众对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安全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
经统计,从成立到去年年底,该中心共承担了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眼科、皮肤科和耳鼻喉、妇产科等7个手术科室、10多个手术病种的门诊日间门诊。下一步,该院将持续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增加门诊日间手术病种范围,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开通床旁结算功能:
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11日9时许,在大冶市人民医院(中心院区)消化内科病房护士站,护士长陈春红正在指导宋女士办理出院手续。“很方便,只要几分钟,不出病区就能办理出入院手续了。”宋女士告诉记者。
去年10月,大冶市人民医院全面迁至罗桥院区后,全面梳理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全院围绕“小切口、大民生”改革理念,探索推行“一站式”床旁结算新举措。医院改变传统出入院手续只能在结算大厅办理的方式,增加各病区护士站为办理服务点,依托信息化系统及硬件设备支撑,开通床旁结算功能,实现所有流程均可在病区护士站“一站式”办理,确保随时出院、随时结算。
该院还将医保专线接入病区护士站,配置相关设备,对护士站赋予出入院登记、医保结算、收费多重角色,一站式办理相应出入院登记、出院结算。除生育险、工伤报销和现金结算业务外,绝大多数患者不出病区就能完成各项手续。
“依托床旁结算改革,将‘患者去办’变为‘医护替办’。通过服务做加法、流程做减法,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少等候,提升服务效率,优化医疗服务。”大冶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郭俊说。(记者 刘佳 余立飞)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