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的黄石商业
“数”说市场监管
第一、第三 全市制造业产品、消费品质量合格率分别达95.44%、92.25%,分列全省第一、第三。
36.3万户 全市实有各类经营主体36.3万户,同比增长5.64%。
8亿元、2.1亿元 全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超8亿元、“鄂质贷”授信额度达2.1亿元。
增长16.46%、11.37%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商标注册量分别达9.31件、2.6万件,同比增长16.46%、11.37%,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6家 6家企业品牌荣登2024年度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
(注:以上为2024年数据)
3月20日,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方朝阳在参加“奋进第一方阵 建功支点建设·书记访谈”全媒体系列访谈中提出,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在支点建设中挺膺担当,在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中主动作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找准定位勇担使命 赋能发展促进民生
问:全省“新春第一会”要求“加快建成支点”,市委将2025年确定为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建设的“整体提升之年”,全部工作向“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聚焦发力。市场监管部门将如何理解,并找准自身坐标定位?
答: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核心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历史使命。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加快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是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高度赋予黄石的重大历史使命。
市场监管部门是民生民益的守护部门,也是经济发展的服务部门,推动支点建设,意味着要找准自身定位,担负好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促进发展“三大使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当好服务大局的“排头兵”。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建立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制度,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当好保障民生的“守护者”。始终把质量安全监管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上,一体推进源头管控、专项整治、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促进发展“五个重点”,持续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守住兜牢民生底线。把维护消费者权益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消费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供给,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提振消费信心。三是当好促进发展的“先锋队”。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加强对经营主体的指导帮扶,支持新兴产业和业态竞相涌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统筹行动谋划发展 全力服务支点建设
问:找准了定位,市场监管部门下一步在服务“支点建设”大局中,有哪些谋划和举措?
答: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坚持高标定位,把各项工作纳入服务支点建设的宏伟目标中来总体考虑,系统研究发展路径,统筹推进“六大行动”,奋力答好时代考卷。一是“服务提质”行动。发挥贴近市场、贴近经营主体的优势,深入研究经营主体运行状况、发展规律和共性关切,制定更贴合实际需求的政策,推动经营主体量质并进。二是“安全筑底”行动。强化“归零”意识,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全链条堵塞漏洞,确保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安全领域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事故。三是“发展赋能”行动。探索质量助力企业和产业链发展的新模式,发挥知识产权增效作用,建设质量强市,推动产业升级。四是“公平守护”行动。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强化重点领域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监管,全力维护市场秩序。五是“规范增效”行动。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推行部门联合监管,完善柔性执法机制,为经营主体发展留足容错纠错空间。六是“能力强基”行动。深化队伍建设、基层建设,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打造市场监管品牌。
锚定目标精准施策 助推主体量质齐升
问:抬升发展标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量大质优的经营主体。市场监管部门在服务经营主体做多做强方面打算如何抓落实?
答:经营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其活力直接决定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状况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市场监管部门服务经营主体发展,需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从放、管、服三点综合发力,构建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一是优化准入环境,让经营主体“生得下”。在更多领域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行企业迁移“一件事”、“先联后退”服务模式,推动证照在更大范围“一键三联”,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深化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开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认定,力争“成长型”“发展型”个体工商户新增10%,经营主体总量增长10%。
二是维护公平竞争,让经营主体“长得大”。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保护企业创新成果。推动双随机监管与跨部门综合监管相结合,实现对合规企业的“无事不扰”。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对信用良好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积极纠正失信行为、自觉履行相关义务后的企业,移除或终止失信信息,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三是注重精准施策,让经营主体“活得好”。建立企业服务直通车机制,严查涉企违规收费,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10亿元、“鄂质贷”授信额突破3亿元,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问:建成支点,就是要在区域发展上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其他地区。我市正致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市场监管部门在推动“产业能级提升”方面找到了哪些切入口?
答:产业能级提升的本质,是从“数量扩张”向“质量跃进”的过程。我们将把质量基础设施作为服务产业能级提升、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围绕服务我市“1133”产业体系和四大优势产业集群,统筹推进“三大体系”建设,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赛道上发挥“关键作用”。
一是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行“一县一品、一业一品”,推进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全覆盖”,鼓励更多企业争创市长质量奖、长江质量奖,创建一批省级质量提升示范项目,指导3家以上企业开展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培育湖北精品3个以上。
二是质量技术创新体系。强化标准引领,加强地方标准研制,引导企业参加标准“领跑者”活动,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完善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准体系。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能力提升、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提升“两大工程”,实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两大行动”。
三是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服务优势,提升质量基础设施稳链强链效能。推动国家特钢中心发挥效能,为黄石打造千亿级钢铁产业链提供质量支撑。
问:市委、市政府在推动支点建设实现“整体提升”时还提出,要提升创新能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发挥自身职能特色和优势服务创新发展?
答: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我们将把知识产权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紧盯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目标,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全年力争实现“四个十”目标,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件,有效商标注册量增长10%,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超10亿元,新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0家以上。一是创新链融合,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新活力。新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地理标志运营中心,加大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布局,积极推进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二是产业链融入,构建知识产权运用新格局。加快推进产业运营中心建设,实施专利导航工程,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和专利池,推动质押融资、保险等工作。三是区域链融通,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合作交流,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两站”建设,探索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记者 陈弘毅 黄鑫/文)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