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护好蓝天碧水净土 绘就绿色最美底色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石

2025-04-15 09:10 来源: 黄石日报
【字体:

  开栏语:

  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关联着社会民生、经济走向与文化传承,良好生态是最普惠民生,是全方位塑造城市未来格局的重要因素。近期,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全省生态质量指数(EQI),2024年黄石市生态质量指数为71,持续三年保持“一类”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为增强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与参与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即日起,本报开设“绿意绘山河 生态谱新篇”专栏,聚焦“十四五”以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生态治理典型案例、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内容,展示黄石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春日的磁湖湿地公园,天蓝、地绿、水清,充满诗情画意,湿地观光、湖畔小憩、拍照赏芳,让游人在移步换景中渐入佳境。这是我市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人民群众尽享绿色福祉的一个缩影。

  “长度556米,跨度97米,高度42.7米,建设面积5.4万平方米……”艳阳下,昵称“港大白”的黄石新港三期工程1#散货堆场气膜全封闭项目是当地名副其实的颜值担当,项目采用全封闭膜结构阻断粉尘污水排放,有效解决了园区的治粉尘、治污水难题。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湖北省2024年第二批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企业绩效评级结果的公告》,我市弘盛铜业等7家企业入选。本次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有力促进了企业在污染治理技术、无组织排放、监测监控、运输方式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助力企业绿色升级。

  绿水逶迤,青山相向,整治完成后的大冶市灵乡镇西畈李山场地质灾害点,如今完成了从“千疮百孔”到“绿富同兴”的生态蝶变。历经数十年粗放开采,当地留下面积约40公顷的裸露山体。近年来山场实施“削坡减载+覆土绿化+植被重建”综合治理,强力开展修复攻坚,治理后的西畈李山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植被覆盖率恢复至92%,水土流失率下降90%,成为我市生态修复的一个典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人的梦想——

  2024年我市大气PM2.5改善幅度取得“十四五”期间首次进入全国前20的跨越突破。黄石创新“无废”模式,固体废物利用行业“厂内+厂外”双循环模式入选2024年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十大优秀案例。全市实施告知承诺制环评审批69项,累计为企业减少环评审批时间1035日。为阳新县3个湖库治理项目及西塞山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打捆”环评服务,减少环评审批时间150天。全市11个省控以上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9%,提前完成“十四五”考核目标;全面完成土壤环境任务目标,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省定目标100%;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氮氧化物、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均提前完成“十四五”减排目标。全市507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495个,整治率达到97.6%;完成138个省控湖泊入湖排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我市42家企业纳入碳排放履约,履约率100%;排污权质押交易89笔,成交企业38家,成交金额949.40万元,交易办理笔数全省排名第一。

  清水绿岸、蓝天白云正成为黄石人民的生态福祉。

  今年,我市将持续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基本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和验收销号、省级清单入河排污口整治和其他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推进重点地区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腾退地块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治理。加快推进长江黄石段EOD、磁湖江湖连通及水生态修复、汪仁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积极推进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谋划并高质量实施380个大气污染防治治理项目,深入推进长江、高桥河、富水等三个跨市断面生态保护补偿;完成“十四五”重金属减排任务。

  擦亮底色,逐绿而行。今年我市将确保全市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优良率达到90.9%,长江干流及国控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省定考核目标要求。3个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省定考核目标要求。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黄石将始终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挥生态优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生态文化品牌更加亮丽响亮,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记者 廖巍巍)

  编辑:熊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