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用排队打水了。”15日,开发区·铁山区太子镇半山董村78岁村民董克金拧开新装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
该村坐落在海拔180余米的山腰上,全村189户670人,常住人口多为留守老人。过去,村民饮水全靠一口泉眼。
市水利和湖泊局饮水办工作人员介绍,经全面排查,全市类似的高山缺水村落有17个,涉及3500人,主要集中在阳新县排市镇、洋港镇、龙港镇和开发区·铁山区太子镇筠山片区。
面对高山村组特殊的地理环境,在团市委的协助下,市水利部门组织湖北理工学院和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专家实地踏勘,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在半山董村,专家勘探到地下水源,打出300米深井,并配套建设了泵房和管网。“水质达标,每天能供应50-60立方米水,满足村民需求。”村委会主任董克钦说。
在太子镇筠岭村,专家也发现地下水源,正在着手挖深井。而尚未找到地下水源的太子镇筠合村,专家则把目光投向村里一座9万立方米的山塘,计划通过清淤扩容、加固防渗处理,将其改造成稳定水源。
“每个村的地理条件、水源状况各不相同,必须因地制宜、保障水源。”工作人员介绍,阳新县14个缺水村组由该县城发水务公司实施,同步推进老旧管网改造。
为确保供水工程顺利推进,市水利和湖泊局建立了“三级督办”机制,实行项目清单化管理。目前,首批应急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半山董村的深井工程已完工通水,其他村落的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预计8月底全部完工。
着眼长远,我市正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按照规划,2028年将基本实现县域统管目标,届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8%以上。新修订的《黄石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也将出台,进一步明确各级管护责任,建立长效运维机制。
当前,测绘人员正在筠山片区勘测地形,为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铺设做准备。这条即将穿越群山的“生命线”,将把清冽的自来水送进千家万户。(记者 石振华)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