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殷珂 卢正利) 4月19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城市建设学院郑睿教授率“陶韵承古”团队的12人,再赴大冶市殷祖镇大冶市奇石园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优化升级发泡陶瓷斗拱构件生产工艺。这支校企联合创新团队历经两年攻关,将新型环保材料与数字化技术融合,为古建修缮及仿古建筑打造 “绿色 + 智能” 解决方案。
“陶韵承古”团队成员在探讨发泡陶瓷斗拱构件的防火和防潮等问题。通讯员殷珂 摄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核心承重构件,凝结千年建筑智慧与美学。但传统木质斗拱易虫蛀、防火性差,砖石斗拱施工难、自重大,制约古建保护与现代仿古工程。大冶市奇石园艺有限公司与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新型轻质材料——发泡陶瓷,优化斗拱安装结构,破解行业难题。
“新型发泡陶瓷斗拱防火、防潮、耐候,生产安装能耗降低 30%,契合‘双碳’目标。”团队负责人、该校建筑学专业学生石锦畅介绍。团队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与参数化设计技术,构建斗拱构件数据库,实现从原型扫描到国产BIM3D建模全流程数字化。自主研发的 “智能装配系统” 使安装效率提升40%,误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为工程提供技术保障。
郑睿教授指出,校企合作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该校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12名团队成员全程参与材料研发、工艺优化等环节,形成 1.4 万字技术报告,申报《轻质陶瓷斗拱安装结构》《陶瓷斗拱安装结构表面处理装置》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学研用” 一体化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实现双赢。
目前,企业发泡陶瓷斗拱生产线已量产,首批5000套构件应用于江西樟树市仁和集团改造项目,获客户高度认可。企业负责人石本云表示,凭借绿色低碳、安装便捷优势,已承接多地古建修缮订单,规划年产能3万套,预计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未来,双方将深化合作,优化产品性能,拓展应用场景,让古建斗拱在现代焕发新生,助力古建保护传承。
大冶市殷祖镇有“中国古建之乡”的美誉,2024年,殷祖镇古建行业企业达40余家,全年产值突破25亿元。该技术的突破,将助力殷祖古建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当日,该校城市建设学院为石本云颁发“智能建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产业教授”聘书,石本云邀请郑睿教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熊展平 值班编辑 李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