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夏浴湖畔,樟树咀山的福柑花海与凉山水库的梨树果苗交相辉映,织就乡村振兴的生态画卷。20日,记者在西塞山区凉山村探访发现,经过4年生态修复与农业转型,夏浴湖畔正依托“四季花果产业链”焕发新生。
在樟树咀山海拔120米的坡地上,3000余株福柑树迎来盛花期。种植大户游敏手持高枝剪,正指导农户实施“疏花保果”技术。“2024年早春的冻雨损毁一些果树,今年补种了5%的树苗,现在每株保留100余朵花,确保一株产出30斤优质果。”
凉山水库东岸的50亩梨园,通过精准控制水肥配比,梨树挂果较多。凉山村委会委员赵芬说:“这片种植的脆冠梨第三年了,去年单株挂果十几个,今年将迎来首次丰产期,预计亩产近3000斤,6月底进入采摘期。”记者看到,梨树枝条呈“Y”字型分布,每20厘米保留一两个幼果,这种“计划生育”式管理让每棵树的承载量科学合理。
蔬菜大棚基地,农耕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开春草莓季接待了1000多名客户,现在深耕晒垡能杀灭土壤病菌,后续施用的羊粪有机肥来自周边养殖场。”种植户肖辉踩着刚翻新的垄沟介绍,这种“采摘+轮作”模式,使土地利用率提升40%,而即将栽种的玉菇甜瓜、美都西瓜,将与福柑、梨子形成错季销售矩阵。
漫步在夏浴湖生态廊道,新栽的千屈草与梭鱼草构建起“水上森林”,吸引白鹭、黑水鸡等多种鸟类安家。湖畔的月季花墙已成网红打卡点,与正在建设的亲子研学基地、房车营地构成田园综合体。
“春摘草莓枇杷,夏采瓜果梨桃,秋收蜜橘,冬吃福柑,我们这里四季有瓜果。”凉山村党总支书记万金辉介绍,据测算,今年,该村从事花果产业的种植大户每家将增收10万元以上,为当地农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30多个。(记者 刘艳新)
编辑:熊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