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世界防治肥胖日 走出减肥误区 学会科学减重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石

2025-05-14 10:32 来源: 东楚晚报
【字体: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持续上升。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显示,有研究预测,若人群超重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自2024年6月开始,国家卫健委会同多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那么,如何做好自己的体重管理?昨日,记者采访了市营养学会理事长胡晓岚。

  走出常见减肥误区

  如今,体重管理已经是全民关注的热点。肥胖不仅影响个人形象,更是多种慢性病的隐形推手。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及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与体重密切相关,超重、肥胖人群,患病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

  为了减肥,不少市民热衷于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不吃早餐、吃素食、完全断油、依赖减肥药、局部运动想要定向减脂等。对此,胡晓岚表示,这些方法都是常见的减肥误区。

  不吃早餐能瘦。不吃早餐会降低代谢率,增加午餐暴饮暴食风险,长期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和体重反弹。

  局部锻炼可定向减脂。由于脂肪消耗是全身性的,且身体各部位脂肪的代谢特点不同,四肢脂肪通常先减少,腰腹脂肪最难减,所以很难通过仰卧起坐等局部运动单独减少腹部脂肪,实现定向减脂。

  减肥越快越好。快速减重(如每周>1kg)易导致肌肉流失、代谢率下降,且反弹风险高。健康减重应控制在每周0.5-1kg。

  吃素或完全断油就能瘦。素食可能缺乏必需营养素(如维生素B12、铁),且停止吃素后易反弹;油脂不足反而增加饥饿感,合理选择橄榄油等优质脂肪有助于代谢。

  依赖减肥药或采取极端节食。药物需医生评估,盲目使用可能损伤肝肾;过度节食导致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下降,从而使减肥变得更加困难,且恢复正常饮食后容易反弹。

  平衡三大营养素

  “可通过饮食调整、持续性与科学性的运动、生活习惯与心理调节等方式科学减重。”胡晓岚建议,饮食调整注重控油、均衡与多样化。

  减少隐形油摄入,像宫保鸡丁、干锅类等外卖菜品,单份用油量常超50克,建议用白开水涮去多余油脂。烹饪时优先选择蒸、煮、凉拌等方式。

  科学平衡三大营养素,可通过限能量膳食控制热量,每日减少300- 500千卡,女性保持在1500千卡/天,男性1950千卡/天,注意搭配全谷物、鸡蛋、豆类等优质蛋白及蔬菜。

  实行高蛋白饮食。将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日总热量的20%-30%(约75克/天),既能增强饱腹感,又能减少肌肉流失,但要避免长期过量摄入。推荐地中海饮食和得舒饮食两种科学饮食模式。

  还有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可使用控油壶,每日烹调油控制在25-30克(约2-3汤匙)。购买预包装食品时,根据营养标签识别,选择脂肪含量<3克/100克的。代餐选择,短期可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代餐,但每天不超过1餐,避免营养单一。

  科学运动规律作息

  减肥应当坚持持续性与科学性的运动。建议将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每周进行3至5次,每次40分钟以上的中低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等,这类运动能更有效地动员脂肪供能;同时配合举重等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础代谢。应避免“无效运动”,像时长小于30分钟的短时高强度运动,燃脂效果有限。

  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也需调整。规律作息十分重要,熬夜会扰乱内分泌,增加脂肪堆积的风险,建议每天保证7至8小时的睡眠。减重后还需要至少1.5至2年的巩固期,通过均衡饮食和持续运动,让身体适应新体重,防止因“代谢记忆”导致体重反弹。

  针对儿童与青少年,要从小培养清淡的口味,避免高油高糖饮食,家长在此过程中应以身作则。对于肥胖并发症患者,建议前往内分泌科就诊,全面评估血糖、血脂等指标,必要时接受多学科联合干预。

  胡晓岚指出,减肥的核心在于“能量赤字+营养均衡”,不能极端节食,也不能盲目跟风。建议大众通过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和行为调整,逐步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如果自行减重没有效果,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避免陷入减肥误区。(记者 廖星)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