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冶炼厂(以下简称“中色大冶冶炼厂”)熔炼车间,46岁的澳炉大班长熊雄正在巡检运输皮带线。
熔炼车间是火法冶炼龙头单位,主要负责铜精矿分仓入库,将配备好的铜精矿熔炼成高品位冰铜及炉渣,冰铜转运至转炉吹炼,炉渣再通过渣缓冷工序回收含铜物料,实现循环利用等工作。
生产中,熊雄带领澳炉4个班组科学制定措施,优化调整入炉料配比,以班产保日产、以日产保周产、以周产保月产,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加强上下游各工序间的协调联系、强化设备维护,不断优化系统工艺指标。
澳炉炉寿是中色大冶冶炼厂重点攻关项目课题。
熊雄在实际工作中,带领班组攻关团队总结分析以往的经验,不断探索新的工艺途径,优化改进不锈钢砖托、斜坡段铺设浇注料、炉衬砌筑方式等炉体砌筑工艺。
尤其是通过优化创新工艺流程操作,稳定炉温、炉压,稳定加料速率,采用低温作业,创新澳炉外壳铁水套分段供水,对炉体进行降温冷却;同时在炉体主要部位、薄弱环节采用“风冷”和“水冷”相结合的方式降温,控制好铁硅比,加强炉衬砖挂渣厚度,减轻高温熔体对炉衬的腐蚀冲刷,并调整入炉料配比,利用富氧等攻关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极大延长澳炉周期生产寿命。
“澳炉自第九炉期点火投产以来,已连续安全平稳运行了791天,创全球同类炉型炉寿之最;也实现了澳炉从三年两检修到两年一检修的新跨越,每年可节约检修费用1500余万元。”熊雄说。
据介绍,澳斯麦特炉是中色大冶冶炼厂使用工业富氧大户,氧气成本占熔炼车间生产成本比重较高。由于多个单位同时使用富氧,制氧厂供氧量经常波动。
熊雄告诉记者,过去,澳炉采用定量给料模式,氧压高时澳炉氧气排空造成浪费,氧气压力不足时煤耗高、烟气量大,影响环保。
因此,熊雄提出“以氧定料”设想,并利用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招募创新团队,经过3个月的无数次数据分析、技术研讨,终于制定出“以氧定料”操作法。“就是根据澳炉氧浓、供氧量及时调节当前加料速率,本着送多少用多少的原则,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减少氧气排空浪费。”熊雄说,该操作方法在澳炉试行后取得良好效果,2024年熔炼车间仅氧气一项就节约700余万元。
扎根炉台做标兵,环保整改当先锋。熊雄说,获得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是全体班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年,中色大冶冶炼厂向着绿色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我将继续立足岗位,努力奋斗,作出应有贡献。”(记者 刘佳 余立飞/文)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