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临近,“浓情端午 粽香黄石” 2025年度黄石市优秀文艺作品专场演出即将拉开帷幕。市歌舞剧院、市群艺馆、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湖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黄石艺术学校(艺术高中)等多支专业团队联袂出演,将以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展现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弘扬传统节日内涵。近日,记者走进三所学校的排练现场,探寻这场文化盛宴背后的创作故事。
在黄石艺术学校舞蹈教室,20名舞者正在反复雕琢女声独唱《江山》的伴舞造型。舞蹈老师左润林紧盯队员动作细节,不时提醒:“注意队形,手部动作和身体姿态要协调。”左润林介绍,编舞围绕“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的深刻内涵,通过刚柔并济的动作设计,以舒展的手臂象征天的包容,用扎实的步伐展现地的厚重。舞蹈高潮部分,演员们通过旋转等动作,生动诠释“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希望通过舞台表演,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江山因人民而美丽。”左润林说。
湖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排练室内,师生们正全力投入群舞《青铜焰》的排练。该作品以黄石青铜文化为灵感,通过拟人化的青铜(男舞者)与火焰(女群舞)形象,演绎铜绿诞生的历程。为了更好地呈现青铜文化,师生们走访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我们发现黄石作为青铜文化发源地,出土青铜器数量不多,原因在于这里曾将青铜原料无私奉献。”舞蹈系副主任陈婷表示,作品中“火焰”这一角色,正是奉献精神的象征——它燃尽自身,成就青铜辉煌。
湖北理工学院的舞蹈作品《大河之子》以黄河为脉络,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舞者们用充满力量感的肢体语言,生动刻画黄河儿女坚韧不拔的品格。“跳这支舞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艺术学院学生张文杰分享道,舞蹈展现了黄河边儿女的生活场景,表达对母亲河的热爱。当震天的腰鼓声与舞者的动作相呼应,传统文化的力量直击人心。
除上述作品外,《西塞山前》《绿水青山》《春耕秋拾》等节目也将在演出中亮相,全方位展示黄石本土文艺的传承与创新。市歌舞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端午佳节契机,让市民在艺术享受中感受文化魅力,进一步推动黄石艺术事业蓬勃发展。(记者 余立飞)
扫码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