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创新涌动:建东湖科学城硬核支撑高质量发展

新闻中心 > 城市圈频道 > 科技同兴

2022-03-10 06:3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破除无效供给,彻底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进而致力于培育发展先进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孕育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行不通了,必须依靠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
——2018年4月2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烽火科技集团考察企业创新发展情况
“此次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有着特殊意义。希望湖北省和武汉市以此次大会召开为契机,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2020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的贺信
创新涌动:建东湖科学城硬核支撑高质量发展
东湖高新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缆制造中心,10余条自动化生产线向满负荷冲刺;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一辆东风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园区内行驶,它能敏锐地360度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
3月的武汉,暖意融融,四处涌动着科技创新的热潮。
“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总书记对武汉科技创新发展十分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不同场合多次对武汉寄予厚望。
不负总书记嘱托,武汉正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坚决扛起省委赋予的“一主引领”重大责任,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变成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让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烽火通信每年销售收入14%投入研发


中国信科集团烽火通信系统设备制造部全自动化的SMT生产线在全速运转。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信息提供:通讯员徐子恒)
3月7日,长江日报记者在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缆制造中心看到,10余条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向满负荷冲刺。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在烽火通信考察时,总书记留下的嘱托语重心长:“你们所从事的光通信行业很重要,要建设网络强国,需要你们加快脚步,更快地占领一些制高点。”“科技攻关也要这样做,要摒弃幻想、靠自己。”
过去几年来,以烽火通信为代表的一批武汉高科技企业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在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的征程上,正扛起企业责任担当。
近满负荷生产,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烽火通信光缆制造中心,技术人员在设备上输入运行指令,设定好参数,设备就会自动运转,完成指定动作。10余条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250微米左右粗细的光纤在一组设备间穿插而过,完成松套、绞合、护套等多个步骤。
“去年,车间经过进一步升级改造,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工序间的衔接配合也更加流畅,质量和效率把控都更加科学化。”烽火通信室外光缆车间生产主管郑忱说。
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烽火通信自主研发的低温耐受光缆技术,即使在-50℃的环境下,也能保证光通信信号的正常传输。在我国高铁东北牡佳线、华中张吉怀线等众多高铁线路中,这一技术得到充分应用,为铁路通信保驾护航。
在烽火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中心的5G智能工厂里,从小到千家万户使用的“光猫”(光调制解调器),大到跨行政区域乃至跨国之间的大型光通信设备,都在这里完成生产装配和测试,并发往全球各地。
让中国科技推向全世界,沿着“一带一路”,烽火通信构筑了畅通信息丝绸之路的强健基座。在东南亚、拉美、欧洲、非洲等地区,30多个烽火通信子公司或代表处推动光通信技术在当地落地应用,烽火通信的产品与服务更覆盖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创引领,每年将14%销售收入投向研发
脱胎于武汉邮科院,多年来在光电通信领域“举旗”,烽火通信是我国光通信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的排头兵、主力军、国家队,从中国第一根光纤诞生开始,我国光通信几乎所有首创均源于烽火。
据介绍,烽火通信近年来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4%左右投入研发,让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
2018年,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团)和原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集团)联合重组诞生中国信科集团,更多的原始创新也在这里诞生。
今年1月,中国信科成功研制1.6Tb/s硅光芯片,实现了我国硅光芯片技术向Tb/s级的首次跨越,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内的宽带互连提供了可靠的光芯片解决方案。
牢记总书记嘱托,与烽火通信一样,一批武汉高科技企业扛起责任使命、加快脚步,在光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不断发挥原始创新能力,占领产业制高点。
去年,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首款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通过行业专家科技成果评价。这一成果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使我国跻身国际红外探测器芯片技术最前沿。
过去两年里,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每年都有一款1类创新药上市,目前仍有在研1类新药20多个,产品覆盖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实现了由国际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重大跨越。
拥有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近50个,东湖科学城核心区全面开建
近日,在湖北东湖科学城核心区——光谷科学岛,13名东湖科学城建设攻坚突击队队员在临时搭建的“铁棚”里协调各项建设工作,光谷科学岛建设全面展开。这支队伍今年1月正式组建,目标清晰明确:加快推进东湖科学城建设。
过去一年里,光谷科创大走廊不断向纵深发展。作为核心承载区,光谷与“鄂黄黄咸”功能区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多个产业园区、一批产业项目落地生根。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提升武汉原始创新能力。据不完全统计,东湖科学城所在片区,目前拥有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近50个,国家级企业主体研发平台39个,工业技术研究院11家,5大湖北实验室全部实体化运营。
“今年要加快建设,特别在前期一些存在疑难杂症困难的地方攻坚,确保大科学装置全面开工建设,东湖科学城范围内实验室基本建成,新获批的国家级创新中心也要如期开建。”东湖科学城攻坚突击队队长陈华奋说。
“聪明的车”自动跑上“智慧的路”
武汉数字经济GDP占比超40%


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轻舟智航科技有限公司的轻舟无人小巴“龙舟one”在进行测试。 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2020年11月20日,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召开,总书记贺信中的重要指示言犹在耳。
3月8日,记者在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内看到,一辆东风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园区内缓慢行驶着进行测试,视觉系统让它能360度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自动驾驶行泊一体域控制器让它能提高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控制汽车的“大脑”由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武汉)有限公司开发。
今年1月,东软睿驰在人工智能科技园揭牌,通过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为车企提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等。目前,武汉经开区正大力推动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双智联动”发展。东软睿驰的到来,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强有力的软件支撑。
在武汉经开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已经建成,“聪明的车”自动跑上“智慧的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武汉正掀起数字经济发展热潮。
在光谷,去年投入使用的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实现满载,二期完成了扩容,目前一共能提供200P算力,相当于10万台高性能电脑。众多数字经济企业发出算力申请,争抢“神算子”。
在青山,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驱动,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无人车间里,从铁水入场到轧制成材全自动,“一键炼钢”成为现实。
据统计,目前,武汉数字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超过40%,并且呈现占比持续增加趋势。按照相关规划,未来3年内,武汉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过50%,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码头一体化运营,航线直达海内外
阳逻港成为武汉对外开放窗口


武汉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港站同场实现无缝对接,码头集装箱货车运输繁忙。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只要是雨天,武港国际集装箱公司营运操作部经理余立麒就会情不自禁地走到码头岸边,站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视察的地方,伫立码头,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余立麒告诉记者,自从总书记视察之后,9年过去了,如今阳逻港码头实现一体化运营,航线直达海内外,阳逻港已经成为武汉对外开放的窗口。
3月3日,“华航汉亚2”轮在阳逻港装载421标准箱货物离开阳逻港驶向韩国釜山港。今年1至2月,武汉至日韩近洋直达航线共运行11个航次,准班率100%,运输集装箱共计2753标箱。
武汉新港委负责人介绍,2021年,武汉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3.62万标箱,同比增长26%;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完成进出口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80%,首次跨越百亿元大关。
去年8月1日,阳逻港水铁联运二期工程开港通车,打通了武汉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实现中欧班列和武汉至日本航线无缝对接。
9年来,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港口“朋友圈”遍及泸州、成都、重庆、岳阳和九江,近洋航线到达日韩、东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航到韩国、日本航线网络交织出中西部最佳“出海口”。此外,武汉新港实现与中欧武汉班列间的“铁水联运”无缝衔接,西接“一带”可达西欧、中亚,东进“一路”可抵日韩、东盟,承接全省80%外贸运输任务,成为湖北、武汉融入一带一路、衔接两大国家战略的核心结点。
植树180万株造林2万亩,与江滩公园无缝连接
“两江四岸”变身全景式绿廊


汉口江滩成片的柳树“万条垂下金丝绦”,在蓝天映衬下格外耀眼。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春意渐浓,长江两岸植树造林绿带里,整齐排列的树木纷纷被暖风唤醒,焕发着勃勃生机。3月8日,记者在黄陂区武湖旁看到,3年前种下的柳树长高长壮了,枝条上冒出了密密麻麻的绿芽。
“这片柳树是2019年初种下的,是我们区长江两岸造林最早种下的一批树。刚种下去的时候,胸径只有3.5厘米,经过3年养护和生长,如今它们长势良好,胸径已经超过了5厘米。”黄陂区长江两岸造林相关负责人罗建说。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2020年12月29日,武汉长江大保护两岸造林绿化正式收官。在湖北省下达1.52万亩造林任务的基础上,武汉市将汉江两岸和江岸区江滩(朱家河至新河口段),同步纳入造林范围。在总长360公里的长江和汉江“两江四岸”,累计植树180万株、造林面积2万亩。不仅消除了“两江四岸”裸露的秃斑,还与中心城区已建成的江滩公园无缝连接,使“两江四岸”形成全景式绿廊。
从树木初种到精心养护,再到如今日渐粗壮深深扎根,罗建见证了武汉长江两岸生态底色越来越绿的全过程。“每次想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我就感到动力十足。每次站在岸边,看到船在水中行,周边绿树成林,我都会感到自己的工作十分有意义。”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吴曈 郝天娇 汪文汉 杨晓雨 通讯员杨泽铎 统稿:刘智宇)
【编辑:汪宇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