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批发市场,人流量大,外来人口多,社区如何治理才能让居民与商户安全、安心?这个社区用科技力量将居民的安全感直接拉满。9月7日上午,“区区小事 满满幸福”走进江汉区满春街道大夹社区,社区书记潘少品带领记者与屏幕前的网友们一同探访地处闹市区的社区对于商居安全、和谐共处的治理之道。
点出图片回看直播>>>
大夹社区书记潘少品向记者介绍社区情况。记者吴晓琳 摄
科技治理,市民安居指数拉满
大夹社区位处东汉正街,是典型的商住合一型社区,每日的人流量、车流量都相当大,这无形地给社区治理增加了巨大的压力。社区党委为此多次联合服装批发市场物业、辖区民警、居民代表、下沉党员召开会议,就车流、人流的问题展开讨论。
由于老街巷道路狭窄,进出打货车辆容易产生占道、拥堵的情况,社区多次与市场物业、商户协商,在市场外围修建了一个可以容纳70余辆电动车的停车棚,白天多用于来此买卖的商户,晚上则留给居民使用。
市场外正在安装电动车停车棚。记者吴晓琳 摄
走在大夹社区的街巷内,记者一抬头便能看见摄像头。对此,社区书记潘少品告诉记者,由于地处闹市,流动人员占社区总人数的90%,为让商户安心经商,居民安心居住,社区提出了“技防”和“人防”两个方案。在技防方面,社区内被天眼监控,加上巡逻队,保障居民安全。在人防方面,社区组建了“远亲‘晋’邻”服务队,这是一支由住在本辖区山西籍居民组成的队伍,他们会参与社区的治安巡逻、消防检查,还有市场组建的“安保队友”,两队人马交替巡逻,保护商居市民的安全问题。
一位来自社区四号楼的商户告诉记者,他家就是靠着天眼找回了“丢失”的包裹。“前段时间,早上打货时大包小包地放在门口,因为社区里面一直都很安全,所以没有多加注意,结果包就不见了一个。当时以为是被偷了,就找到社区和警察,调了天眼里面的监控画面,发现是被隔壁打货的商家误拿了。一场误会,东西很快就找回来了。”
市场里一商铺严先生也说:“我是这个市场里的第一家门店,开店37年了,店家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的融洽,我在这里一直开店。”
学子留汉,共建美好家园
从楼下的商铺走到楼上的居民区,记者看到的俨然是另一番景象,楼道内居民拿着毛笔在墙上写着关于清廉社区的毛笔字,平台上的葡萄藤下摆满了居民自己动手种植的花花草草,生机盎然;满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带来了白术、白芍、白茯苓等中草药送给居民养生,为居民拔火罐;志愿者们为居民理发、磨刀;老人们在电动艾灸椅上做艾灸,方便又健康……便民集市上,医疗保健、法律咨询、办证服务应有尽有,十分热闹。
居民正在体验拔火罐。记者吴晓琳 摄
居民在电子艾灸椅上做艾灸。记者吴晓琳 摄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正在美化墙体的几个年轻人,他们都是刚大学毕业生,其中一位告诉记者,说:“我叫毛晗宇,江西南昌人,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在武汉工作已经两年了,现在就居住在满春街道这边,平时经常帮助社区搞搞建设和美化。我很喜欢武汉,这里就是我的家。”
留汉学子在社区的墙上作画,美化家园。记者吴晓琳 摄
社区书记潘少品最后表示,每年都会有不少大学生留在武汉,我们希望通过社区的良好氛围、服务等让更多的留汉学子感受到家的感觉,能够留在武汉扎根武汉,并且发挥他们的特长,参与到共同缔造中来。
(长江日报记者吴晓琳)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