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地,浓墨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成功案例
建设初期,遗爱湖因水质恶化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也因水质不达标被列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清单。
水是黄州之灵魂、城市之命脉,为了重新找回水乡衰退的灵性和光泽。2020年6月,市委、市政府传承大禹治水精神,正式启动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生态修复工程,立即成立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遗爱湖“把脉问诊”。
2021年初,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进行提级调整,由时任市长李军杰担任指挥长、副市长荣先国担任副指挥长。市城管执法委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调度、督办遗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配合中铁十一局实施管线调蓄和智能分流、生态清淤、生态修复、智能化控制四大工程。
当年6月,遗爱湖管理处多次接到居住在昆仑一号临湖区的居民投诉,临湖面湖湾常常散发恶臭。市城管执法委坚持问题导向,迅速启动实施《遗爱湖小微水体改造》项目。
经过50多天日夜奋战,6处小微水体面貌发生质的转变,水体从黑不见底到明亮清澈,不仅臭味消除,环境变得更美,赢得了附近居民的一致肯定。
2022年夏,持续高温少雨,遗爱湖爆发历史罕见的蓝藻污染事件。市城管执法委迅速反应,迅速制订《遗爱湖蓝藻治理应急攻坚方案》,实行包巡查、包指导、包监督、包效果的一包到底工作机制。对下风口、回水港湾等蓝藻重灾区、频发区进行巡回消杀、定点消杀。对蓝藻多发的重灾区,实行围格治理,做到治理一片巩固一片。
鉴于前期治理经验,2023年初,遗爱湖管理处按照“早防为主、应急为辅”的原则,提早谋划蓝藻治理方案,密切观察湖体水质和蓝藻生长情况,严格实施蓝藻防控工作制度,提高对蓝藻爆发的应对处置能力。
“别看湖面上风平浪静,湖底可是别有洞天,我们在水下种植了三种沉水植物和一种挺水植物,营造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水下森林’!”遗爱湖风景区管理处主任周金中介绍说。
“水下森林”模式的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根据“湖泊稳态转化理论”所发展出来的一种针对湖泊类型湿地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就是在水体中构建以沉水植物为基础,结合挺水和浮叶植物、各类水生动物、多种有益微生物等为一体的稳定水生态平衡系统。
经过一系列综合治理,目前遗爱湖的水质已从劣Ⅴ类,净化为现在的Ⅳ类水质,在17个检测点中,九曲桥、琴岛望月、东湖闸三个检测点水质已达到Ⅲ类标准。2023年9月,顺利通过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省级验收。
治水添绿,一体推进。遗爱湖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规定,通过市场化方式采购专业绿化养护公司,按照“将片区明确到人、将责任明确到岗”的思路,严格管养和及时补植绿化苗木,保持园林植物的良好状态。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矢志不渝造就“城市之肺”,坚持不懈治理水生态、水环境,遗爱湖人从不停歇,书写了一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案例!
文化高地,浓情打造东坡文化主题大观园
黄州是一个多情的古城,遗爱湖是一个融汇大爱的湖泊。
美丽的遗爱湖,浇注了东坡文化,在市城管执法委及多方力量携手推动下,进而增添了生态文化、廉政文化、湿地文化、研学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正日渐成为黄冈文化的大观园。
多年来,遗爱湖管理处围绕东坡文化,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建设,各个景点集中展现了苏东坡文化,诠释了“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的真谛,在传承东坡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遗爱湖是国家湿地公园。遗爱湖风景区管理处依托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梅、兰、竹、菊等八大主题科普展馆和3处户外湿地文化长廊,结合每年“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月”等主题活动,探索并建立“湿地+自然教育”的课堂模式,走进市区多所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
挺过三年疫情,遗爱湖公园迎来放开后第一个春节。东坡庙会·2023春节季活动在公园盛大举行,景区搭台,文化唱戏,“文化味 烟火气 快乐年”,“初一到十五,天天响锣鼓”,黄州城又一文化品牌在遗爱湖畔唱响,逛庙会、品美食、看表演、赏民俗等文化大餐,让黄冈市民再次过出了盛世祥和的年味。
以东坡文化为依托,以多样活动为载体,一个又一个文化活动接踵登场,遗爱湖成为东坡文化的高地。
镜头一,全国知名画家回乡行暨知名摄影家黄冈行。2021年4月,邀请43名全国知名画家、摄影家,聚焦4个采风点,开展为期3天写生活动,共收集写生摄影作品100余件,美术作品33件,并组织开展“全国知名画家、美术家”艺术作品展,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镜头二,开展壬寅年寿苏会活动。2022年1月10日,壬寅年“寿苏会”暨苏东坡文化与新时代遗爱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遗爱湖公园遗爱清风景区举行。整个“寿苏会”活动由“纪念仪式”“参观苏东坡纪念馆”“举行苏东坡文化与新时代遗爱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东坡文化概论》发行仪式”“寿苏会联盟交接旗仪式”等内容组成。现场还进行苏东坡诗词诵读和东坡词曲的演绎。
镜头三,开展各类东坡庙会系列活动。2023年初,遗爱湖公园先后举办东坡庙会·春节季、东坡庙会·2023梅花季·黄州梅、东坡庙会·2023湖北省龙舟公开赛(黄州站)、东坡庙会·2023五一季·国潮啤酒节等系列东坡庙会活动。这是景区搭台、文化商业唱戏的的成功联姻,从活动举办以来,遗爱湖公园每天入园人次在10万人左右,高峰期超过15万人次,入园人数、旅游收入、人气活力再创历史新高,再次燃爆了黄州城,火遍了武汉城市圈。
正月十五闹元宵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永远跟党走·黄冈市党史学习教育文艺宣讲展演活动、黄冈各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千人快闪活动、江柳摇村中秋游园会系列活动,每年利用湿地日、植树节、睡眠日、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献血日等契机,联合各部门在公园内开展公益科普宣传活动上百场。
文化始终是遗爱湖公园最诱人的底色。遗爱湖风景区管理处巧借东坡文化为灵魂,巧以9大展馆为依托,精心策划一系列创品牌、树形象、展文化、赢民心的文化艺术活动,获得了众多游客的一致好评。
休憩福地,浓妆艳抹营造最美生活圈
遗爱湖公园是黄冈城市的名片,更是广大市民最普惠的福地。
自复工复产以来,市城管执法委、遗爱湖管理处相继启动设施设备维修设计、施工、后期服务项目,下足功夫提档升级:
投入1200余万元,打通公园内部主干道上5个堵点,新修2000多米内环线,实现内环全线贯通;
对遗爱清风原有两个音乐喷泉进行升级改造,对江柳摇村、水韵荷香景区210平方米花境花雕打造,同时投资300万元在水韵荷香风情街沿线新增栈道喷泉,建设水上喷泉;
先后改造升级6个旅游厕所;
增设城市激光束灯1处,增建徐公堤、苏公堤栈道灯光喷泉,悬挂大红灯笼、中国结等节庆用品800余对,营造良好的游园环境……
一切为了市民,为了市民一切。
2021年1月1日,一艘造型新颖的游船载满游客,在波光粼粼的遗爱湖上悠闲畅游,遗爱湖内环贯通暨东坡外滩码头游船首航启动。
总里程8.75公里的遗爱湖内环贯通项目,是遗爱湖公园路网规划中全线贯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项目的启动,大大提高了市民和游客游园的满意度。
“黄州美景花烂漫,带上至爱逛梅园。”
2023年2月18日至26日,黄冈以梅之名,发出邀请,用满城绯红笑迎四海宾朋。这期间,遗爱湖梅园梅花竞相怒放,灿如云霞。
公园16台观光车,每天8小时满负荷运行,日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50艘游船,4条画舫,日均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去年春节,遗爱湖公园每天入园人次在5万人左右,高峰期超过10万人次。
东坡庙会期间,文化演出活动约16场次,累计观看游客约6万人次;欢乐马戏、梅景尽收游乐项目吸引游客5万余人;青梅煮茶3家商户营业额同比增长120%,汉服租赁业同比增长200%,便利店行业同比增长50%;美食和古风集市活动期间营业收入累计达400余万元。东坡庙会让公园从“建起来”到“用起来”“火起来”的转变步伐加速前进,有力推动公园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层级。
遗爱湖美术馆“奋进新征程 礼赞新时代”黄冈市书画联展,累计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建设馆、纪念馆等9大展馆参观游客络绎不绝,每天都达到了最大接待量的80%。
周金中说:“我们不放假,是为了让更多人更好地享受这个假期。”
每一次过节,对于公园人来说就是一次考验。公园管理处30多名干部职工和140多名保安人员、210多名保洁人员、12名水电木工、16名场馆工作人员、9名讲解员假日坚守岗位,全力做好服务工作。
从东坡庙会到龙灯巡游,从花季黄州梅再到国潮啤酒节,一次又一次、一波又一波让流量变留量,遗爱湖公园入园人数、旅游收入、人气活力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记者 贺正文 通讯员 赵浚锋 吴正丽 柳蒙)
责任编辑: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