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新思想 凝心聚力勇担当
——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委员大会发言摘登
中共界:以大职教体系支撑我市大产业布局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潜江新篇章的“规划图”变“施工图”“实景图”,需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育工作。
建议把建设大职教产业体系作为市级重大战略,变“产业单轮驱动”为“人才与产业双轮驱动”,补齐我市高新产业、优质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支撑不够的短板;对标产业发展未来,大力度整合大职教产业资源,长远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技能人才“卡脖子”问题;树立久久为功理念,出台大职教产业激励扶持政策,引导大职教产业发展成势见效。
九三学社界:促“精致蓝图”变“幸福实景”
捧热推高“曹禺文化”系列品牌,加力打造“潜江龙虾”系列地标建筑集群,高度重视区域小众旅游线路打造和与域外大众旅游线路的衔接,让“精致之城”更具个性。布局建设更多城市绿地、小品、口袋公园,充分体现城市美化与普惠功能相结合,营造百园景,让“精致之城”更显内秀。
要大力实施“活水工程”“秀水工程”“丽水工程”“亲水工程”,盘活一城水,让“精致之城”更加灵动。同时,管好外立面,让“精致之城”更有风格;搭建大舞台,让“精致之城”共建共享。
民盟界:加快打造绿色化工循环发展示范基地
中共潜江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打造国家级绿色化工循环发展示范基地,为我市绿色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
建议规划引领,明确产业定位,优化园区发展布局,着力构建龙头引领有力、链条上下贯通、集群协同高效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打造科创平台,推动技术转型升级。坚持源头把控,坚持绿色低碳,建立项目退出机制。配套先行,完善基础设施,创新物料输送方式。智能管控,强化人才培育,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致公党界:打造全国虾-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
“虾十条”政策的出台,为我市做强做优做大“潜江龙虾”产业提供了强力支撑。
建议建立健全区域公用品牌管理机制,加快与省内小龙虾重点县区组建区域产业联盟。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加速攻克“养大虾、养好虾、四季有虾”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产业链条和市场体系,加强虾稻产品市场推广,强化虾-稻产业区域公用品牌推广、管理与维护。抓紧制定税收、贷款、保险等优惠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强化监管和风险防控,进一步加强品牌和价值提升。
工商联界: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
近两年,我市出台落实政策180条、接续政策121条、激励措施18条、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措施47条,形成了“1+4+N”政策体系,全力全面全要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建议建立民营经济发展定期研判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和落实力度,让惠企助企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帮助企业降成本,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培训,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持续推动企业帮扶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降低企业办事成本。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发挥商会行会职能作用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引擎作用。切实推动作风再转变,增强服务执行力。
工会界:深度推进油地融合 加快“一城三基地”协同发展
建议以人心融合为根,以服务融合为本,推动油地关系由“缝合”变“融合”,共唱和美潜江。坚持东西城区一图到底的整体性,以“一城三基地”为蓝图,传承打造和升级石油文化,丰富“精致之城”的构成要素,共建水乡园林精致之城。
充分调动中石化集团方面深度参与积极性,促进新一轮油地融合发展向战略投资型转变,共同做强产业、做大市场、互利共赢,共促富强潜江。建设潜江石油博物馆、石油遗址小公园,开发“工业风”旅游线路,让围绕石油文化的休闲文化成为文旅消费新选项,让“石油主题”旅游火起来。
共青团界:培树新型择业观 让青春更加闪亮
建议帮助年轻人摒弃“当工人没出息”的想法,重新定义新时代青年工人,锻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走出“唯网红是真红”的心境,让企业从改变工装开始,重塑企业青春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
释放年轻人“爱玩爱动爱交往”的活力,聚焦产城人融合,科学规划园区,让色彩丰富生活元素触手可及,为园区留住更多年轻人。重视引导年轻人“崇尚自我实现”的新价值观,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强化政治吸纳,大力开展岗位技能比武,让青年人在潜江有施展才干、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
经济界:打造全球户外服装高端制造基地
建议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制定“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企业”专项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推动“潜江裁缝”劳务品牌技能优势转化为“户外服装”区域品牌产业优势。
建设交易专业市场,设立潜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强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并推出税收、补贴、低电价等特殊优惠政策,为入驻专业交易市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组建户外产业联盟,以潜江裁缝为支撑,促进产业链上整合、块上发展,推动更多企业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共赢发展。
文艺新闻体育界:聚焦文旅项目建设 打造优质旅游目的地
建议组建市级层面的文旅招商工作专班,出台文旅项目激励引导和扶持奖励政策,引进优质文旅企业,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标杆性”文旅项目。
盘活现有存量文旅项目,主动与国内大型文旅集团合作,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加快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体验型旅游产品,激活景区的“造血”功能。
加快建设文旅配套项目,打造主客共享的旅游空间,完善要素支撑。因地制宜开发农家餐饮、特色民宿、休闲露营等多元乡村旅游业态和“小而精”乡村旅游点,建设一支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带动乡村文旅事业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界:以数字赋能潜江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议建立“潜江龙虾”数字标识体系,展示养殖过程、品质管控等数字化信息,让消费者直观感受潜江龙虾品质,打造“潜江龙虾”数字化品牌。
建立“潜江龙虾”数字消费体系,让实体消费需求通过数化环境变成现实消费过程,以数化经济培养忠诚消费群体、引领全链产业整合、带动实体经济提质,成为小龙虾产业放量发展的倍增器。
建立“潜江龙虾”数字资产体系,借助全链大数据指导养殖、加工、销售全流程优化,精准分析预测市场信息,反馈给生产端和供给链,提高小龙虾产业市场反应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民族宗教界:让校园回归安宁 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建议从长远规划好学校功能分区,做到“动”“静”相宜,把课间活动纳入校园教育全过程管理,让学生得到合理休息、安心学习。
让校园远离市井喧嚣,严格校园周边公路车辆的行驶速度、鸣笛等管理,清理学校周边除文具店之外的经营摊点,设立面向学生的安全卫生的校园超市,纾解学生合理需要。
坚持强调为人师表者应守意敬业,注重培养教师多学科、广领域教学本领,始终重视教师队伍亲和力建设。始终把树立学生远大志向作为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让宁静校园成为孩子们放飞梦想的起点。
妇联界:以“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破解基层治理之难
建议党委、政府要高位推进,将“一线协商·共同缔造”活动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品牌不断打磨,打造以基层协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有效的“潜江样板”。
采取现场协商、线上协商等方便群众参与的形式,创设轻松的协商氛围,做到让基层协商有平台、委员引领有阵地、群众参与有板凳、基层和谐有落点,更好拓展协商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宣讲活动来讲好基层协商故事,培育协商文化。常态化开展协商议事活动,架起双向发力的“连心桥”,打通共同缔造的“暖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