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镇的风
吹来一曲荡气回肠的故事
9月29日
曹禺大剧院
曲剧《鲁镇》
带你领略旧时光中的悲欢离合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编剧奖
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编剧奖
01剧情简介
清末,鲁镇街头,狂人正在告诉人们他的重大发现,突然,年轻守寡的祥林嫂奔逃而来,危急时刻,鲁定平和狂人一起救下她,并收留她到鲁府做佣人。鲁定平回学堂前,和父亲在怎样看待革命党问题上产生冲突。
不久,祥林嫂被婆家族人抢走,被卖到山里,被迫与贺老成亲。几年间,丈夫坠崖而死,儿子被饿狼吃掉,祥林嫂无奈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却再也回不到从前——寡妇再嫁成了她天大的罪过,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所有积蓄拿给土地庙捐了门槛。却被鲁四老爷当头棒喝,赶出鲁府。听说自己捐一千次门槛也赎不清罪孽,祥林嫂精神彻底垮掉了,在与狂人一番对话后,饥寒交迫的她倒毙在祝福之夜的漫天风雪中;狂人则不知所终;与此同时,鲁定平参加革命党被判斩立决,鲁四老爷夫妇悲痛的呼唤声回荡在白茫茫、空荡荡的街头……
02精湛的表演,传递情感的力量
曲剧《鲁镇》的成功,离不开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情,将每一个角色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演员们在舞台上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角色的理解与感悟。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艺术热情,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无论是激昂的唱段,还是深情的对白,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这种情感的传递,让我们与剧中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仿佛我们就是他们,经历着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03 艺术的传承,延续经典的魅力
曲剧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鲁镇》的出现,不仅是对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致敬,更是对曲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传统艺术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曲剧《鲁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曲剧。
它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相融合,为曲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观看《鲁镇》,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经典的魅力,还能看到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04 主演简介
李晶花饰演祥林嫂,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曲剧本科班,师从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作曲家、歌唱家、戏曲声乐教育家左奇伟教授。现供职于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攻青衣,曾荣获第九届河南省青年演员戏剧大赛一等奖、第十一届戏曲大奖赛金奖。
杨帅学饰演狂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河南省“四个一批”优秀人才。曾荣获中国戏曲“金三角”戏曲大赛“优秀表演一等奖”,全国国花杯中青年演员戏曲表演大赛十佳名丑金奖榜首,以及多次荣获河南省戏剧大赛、黄河戏剧奖等多项大赛表演金奖。代表剧目:《阿Q与孔乙己》《医圣传奇》《卷席筒》《郑八怪联亲》《曲魂》《花子情》《风雪配》等。
董渊博饰演鲁四老爷,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青年演员、先后师承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杨帅学先生;河南省著名曲胡演奏家、教育家梁献君先生;曾荣获河南省红梅杯戏曲演员大赛金奖;河南省红梅杯器乐大赛荣获银奖;河南省第六届青年演员戏剧大赛银奖;河南省第八届青年演员戏剧大赛银奖。
李亚军饰演贺老六,国家一级演员,曲剧泰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骐亲传弟子。主攻老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马派曲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曾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表演奖”,河南省第九、十届戏剧大赛,黄河戏剧节表演一等奖。代表剧目:《掩护》《寇准背靴》《婚姻大事》《飘扬的红丝带》《九龄救主》《赵氏孤儿》《跑汴京》《天下父母》等。
刘艳丽饰演鲁四太太,国家一级演员,曲剧十大名旦。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四个一批"优秀人才。师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秀玲大师,又得曲剧大家周玉珍、孙炳新指导。主攻青衣、花旦、闺门旦。曾多次荣获河南省戏剧大赛,黄河戏剧节等多项大赛表演金奖。代表剧目:《风雪配》《盘夫索夫》《跑汴京》《寇准背靴》新版《红娘》《飘扬的红丝带》等。
常向克饰演鲁定平,优秀青年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师从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杨帅学先生。曾荣获第八届黄河戏剧节大赛表演金奖,河南省第八届青年演员戏剧大赛文华表演一等奖,河南省黄河杯小戏小品大赛金奖。常演剧目:《信仰》《卷席筒》《婚姻大事》《小地保传奇》《李香君》等。
05 演出团体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河南省曲剧团)
河南省曲剧团创建于1960年。2012年,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河南省曲剧团划转为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是河南曲剧唯一的省级专业表演团体,素以剧目丰富、行当齐全、队伍精良而著称,涌现出了老一辈的曲剧名家李金波、张新芳、王秀玲、耿庚辰、谢禄、刘道德、张香兰、高桂枝、周玉珍、李振乾、胡希华等;作曲家马力前、潘永长、马牧、方可杰、杨华一等;剧作家陈涌泉、原长松等;演奏家宋喜元、任清芝、曹桂芬、任天祥、张付中等。多年来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曲剧名家如:刘青、杨帅学、方素珍、李杰、刘艳丽、侯庆祥、项英、李卫红、李亚军、张爱琴、张转社等。曾多次参加全国文艺演出活动。在“三并举”(现代剧、传统剧、新编历史剧三者并举)原则指导下,排演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七部委(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人口文化奖”、河南省人民政府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黄河戏剧奖等省级、国家级大奖。多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心多部剧目被拍摄成电影,近60个剧目分别被中央台和省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或拍成戏曲电视片。一大批优秀青年艺术人才茁壮成长。一级导演李杰获第9届“文华导演奖”、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导演奖”;一级演员杨帅学、方素珍分别获得第20届、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一级演员李亚军获得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表演金奖”。2012年曲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参加国际戏剧节,受到海内外观众欢迎。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乐队在近三十多年戏剧大赛中,曾连续荣获国家级、省级优秀音乐伴奏奖。
2006年曲剧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河南省慈善总会授予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为“爱心艺术团体”荣誉称号。2014年,《老鼠嫁女》荣获美国国际戏剧节“最佳集体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大奖。2014年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开办曲剧本科班,我省18名青年演员被中国戏曲学院录取。河南曲剧在我国戏曲最高学府培养出了首批曲剧接班人。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曲剧团)是河南省的重点专业戏曲表演团体之一。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团上下坚持“用剧目树形象,以市场求发展”的指导思想,执着追求艺术理想,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契合。在创作手法、表演形式、声腔特点、音乐伴奏风格等方面已形成了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独特风格,造就了一批在全国颇有影响的老、中、青艺术家,建立了一支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门类齐全、实力较强的青年创作队伍。构成了老、中、青交替互补,高、中级相互协作的阵容优势。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再向曲剧新的艺术高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