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莹 艾帅)4月26日,竹根滩镇左桥村康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康鼎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里,全自动覆膜机来回穿梭作业,一垄垄覆好的地膜为农田“穿上”闪亮“新装”,为农作物的茁壮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厚高强度地膜能更好地保墒、控温和防草,还能减少水分蒸发。此外,地膜的回收率更高,能降低土壤中的残膜,有效减少农田‘白色污染’。”市生态能源局农技人员现场为康鼎合作社负责人鲁明华和周边农户一起讲解使用方法,指导农户规范覆膜、科学回收。
“加厚高强度地膜肯定更好,以前担心薄地膜难处理,更换加厚高强度地膜又会增加开支。现在好了,政府补贴后加厚高强度地膜的费用与普通薄地膜的价格持平了,加厚高强度地膜还可回收卖钱。”鲁明华算了一下账,“怎么看都是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更科学,今年480亩甜叶菜耕地全部都用了。”
“我镇按照‘源头减量、过程管控、末端治理’的治理思路全面压实责任,狠抓加厚高强度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目前,全镇已推广使用3.5万亩。”竹根滩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熊焘说。
去年,市生态能源局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多方协作和多渠道宣传,探索农业地膜“科学使用-高效回收-循环利用”的全链条管理模式,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15.03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1.18万亩。
“目前,我们正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的部署,加快推进全域科学使用地膜,对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的市场主体按30元/亩标准进行补贴,对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市场主体按60元/亩标准进行补贴。”市生态能源局负责人宋少平介绍。
从政策补贴到群众参与,以“小地膜”为突破口,我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聚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探索出一条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有效破解农田“白色污染”难题,为绿色农耕注入新动能。
从“薄”到“厚”,不仅是数字之变,更是“膜”法革新,是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变。如今,水乡大地焕发绿色生机,一幅生态与经济共赢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