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开发区·铁山区太子镇上庄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水稻连片,农用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灌溉作业。
近期持续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但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内完善的配套设施,农作物长势良好,示范区展现出“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通,旱可灌、涝能排、机宜耕”的现代农业风貌。
昔日的上庄村,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土地分散且单块面积小。一到雨季田间道路泥泞不堪,大型机械难以驶入。村民们种田基本靠肩挑手抬,农业生产效率低,成本较高。近年来,上庄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批农技人才入驻。
来自重庆的种粮大户唐万林,一次性流转了村里的300亩土地,在带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如今,原本零碎分散的土地打理得井井有条,稻田里绿浪起伏、欣欣向荣。“今年流转的300亩高标准农田用于种植水稻,预计亩产可达1200-1300斤,每亩可增收400-500元。”唐万林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上庄村党支部书记徐海浪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使过去易旱易涝、交通不便的农田得到改造,由低产田变成丰产田、高产田,不仅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还为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我家2.5亩坡耕地全部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村民徐新高欣喜地说,“以前这片都是小田,零零散散加起来有30多块,最小的只有2分地,雨天种田费时又费力。现在这些坡耕地都整平了,还通过深耕施肥提升地力,可以在这片地种上粮食了。”
近年来,开发区·铁山区为鼓励群众多种粮种好粮,积极对上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3年在大王镇、太子镇建设了8000亩高标准农田,并持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让“粮田”真正变为“良田”。(记者 张春玲 通讯员 何兆鑫 徐婷)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