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带着“人民期盼”,推动解决群众急难事

新闻中心 > 城市圈频道 > 武汉

2022-01-11 06:1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宋磊 通讯员费志清)五年砥砺奋进,依法履职为民。一部部法规实施,一件件议案建议办理,一次次工作推进,无不关乎民生、紧贴民心,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武汉生动实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5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积极推动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大各项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来。
  禁止阻挡地铁车门、劝阻公共场所吸烟有法可依了
  “近一年,地铁站内不文明现象更少了,乘坐地铁更舒心了!”2021年12月24日上午,市民黄女士走出地铁站由衷感慨。
  近年来,阻挡地铁车门、车厢高声外放等不文明行为,饱受诟病。地铁,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能否通过立法进一步强化运营安全管理?市人大常委会修订相关法规,为这项民生工程护航。
  2020年10月1日,新修订的《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相较原条例,在安全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增加规定:将“阻挡车门或者站台门关闭”等列为危害轨道交通安全的行为,明令禁止。还新增禁止行为:在车站或者列车内使用滑板、滑轮鞋、平衡车、自行车等;在车站、列车、出入口、通道内躺卧、踩踏座椅、乞讨、大声喧哗或吵闹、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擅自表演歌舞等。
  室内公共场所可以通过设置吸烟区供人吸烟吗?武汉回答:不可以。
  2020年1月1日,《武汉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施行。控烟力度不断加强的背后,显示出的是捍卫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坚强决心。
  条例明确规定:本市室内公共场所(含电梯轿厢)、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还规定了部分室外禁止吸烟场所,包括:以未成年人或者孕妇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教育、医疗等场所的室外区域;体育场馆、演出场所的露天观众坐席和露天比赛、健身、演出区域等。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有助于增强法规的威慑力,促进公众更加自觉地守法。”市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的个人,对不履行控制吸烟义务的禁止吸烟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条例作出了明确法律责任规定。
  5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突出民生领域立法,制定、修订了物业管理、供水、养老、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法规,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
  清理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让更多“无谓证明”不用再开
  “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困扰办事企业和群众。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集中修改和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着力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越来越多的无谓证明不用再出具了。
  “献血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在本市或者外地用血后,办理退还用血费手续,不再需要开与献血者关系的证明。”2019年6月21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废止16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8月,随着决定的正式公布实施,多项无谓证明在武汉不用再开。
  当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涉及生态文明保护、“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组织开展清理。此次清理后,不用再开的证明还有:设计、制作、发布涉及专利的广告主,不再需要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专利广告证明;申请、举荐见义勇为人员,不再需要提供受益人、见证人或者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民政部门等提供的证明等。
  2020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再次集中修改和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又有多项无谓证明今后不用开具了。包括:劳动者求职,不用提供《劳动手册》和证明材料;人才供需双方无需提供证明文件供人才中介机构审查;献血者及其亲属用血退费,不再需要出具用血证明;申请法律援助,不再需要提供经济困难证明等。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民法典实施、行政处罚、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领域,先后组织开展7轮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
  人大代表“三进”活动让居民拿到盼了7年的不动产权证
  “盼了7年,房子终于办到证了,心里踏实了!”家住江花社区的九旬居民黄忠汉至今难忘拿到不动产权证时激动的心情。在汉阳区人大代表的推动下,2020年底,江花社区曾经面临办证难题的居民陆续拿到不动产权证。
  江花社区“办证难”问题迎刃而解,得益于“三进”活动的扎实开展。
  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武汉疫后重振发展中的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人大代表进企业、进社区(村)、进选举单位(选区)“三进”活动,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只有深入群众、俯下身子、问计于民,人大代表履职才能顺应民意、贴近民心。2020年、2021年,各区人大常委会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社区倾听民声、收集民意,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在江岸区人大代表的努力下,江汉北路42号老旧小区4部惠民电梯顺利安装,西马辖区老旧小区安装8部惠民电梯,圆了居民的“电梯梦”。
  武昌区紫阳街人大工委针对活动中收集的明伦小区5栋楼无物业、无维修基金的漏水问题,组织人大代表前往调研,夜访居民、日访职能部门,最终促成该小区列入旧城改造计划。
  在多位青山区人大代表的推动下,中国一冶高新技术产业园协调园区产权方下属单位组建工作专班,投入资金,启动停车位扩充工程,增添地下停车位,解决了员工“停车难”问题。
  “件件有回应、事事有回复,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切实加深了!”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代表“三进”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小组共开展活动7000多次,3.1万人次代表参加活动,代表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全部按层级交有关单位办理。
  【实习编辑:汪宇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