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烈士曾孙:没想到在《长江日报》找到了这么珍贵的历史资料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4日讯(记者史强 李芳) “没有想到在《长江日报》上找到了这么珍贵的历史资料,这是新年收到的第一份大礼。”1月23日,方志敏烈士曾孙方瀚辉收到了长江日报记者发去的“礼物”——其曾祖母缪敏所写《方志敏同志战斗的一生》一文在《长江日报》的版面图。更让方瀚辉感到惊喜的是,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方志敏同志战斗的一生》是发行超百万册的红色经典读物《方志敏战斗的一生》的“开端”。

方志敏烈士曾孙方瀚辉在读方志敏狱中手稿《可爱的中国》。方丽娜供图
方志敏烈士曾孙的求助
“想请你帮我找找《长江日报》早年的报纸,看看上面是否有我曾祖母缪敏的文章。”1月21日,方瀚辉给长江日报记者发来信息。
21岁的方瀚辉(方志敏三子方明之孙)是北京邮电大学大二学生。寒假期间,得知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正在整理缪敏文稿,他主动请缨帮助搜集资料。发行超百万册的红色经典读物《方志敏战斗的一生》是方瀚辉重点整理的对象,但让他遗憾的是,由其已故曾祖母缪敏撰写的文稿《方志敏同志战斗的一生》一直没有找到最早公开发表的资料。
因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此前曾与长江日报记者有过联系,此次经人介绍,方瀚辉1月21日与记者取得联系,希望能帮忙寻找相关资料。了解情况后,记者随后开始多方寻找。

1951年7月4日《长江日报》刊发缪敏撰写的《方志敏同志战斗的一生》。
借助数据系统,经过检索查询,1951年7月4日的《长江日报》刊发过缪敏撰写的《方志敏同志战斗的一生》一稿。当时《长江日报》是中共中央中南局机关报,面向中南区六省二市。

1950年10月28日《长江日报》刊发缪敏撰写的《在方志敏同志殉难照片前》。
除《方志敏同志战斗的一生》一稿,《长江日报》还分别在1950年10月28日刊发过缪敏撰写的《在方志敏同志殉难照片前》、1952年7月1日刊发过缪敏撰写的《共产党员的范例———纪念党的三十一周年和方志敏同志殉难十七周年》。
收到记者发去的《长江日报》相关版面资料后,方瀚辉非常激动:“曾祖母去世45年了,以前对她了解不多。只能通过她发表的文章,看看她的时间轨迹。因为事隔半个多世纪,资料搜集起来非常困难。没想到现在能找到,让我对曾祖父方志敏和曾祖母缪敏了解更加深刻。”
珍贵文章首发在《长江日报》
“从我们目前搜集资料和研究的结果来看,这篇文章首刊于《长江日报》。”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副会长、原中共江西省党史办原主任苏多寿告诉记者。
苏多寿介绍,《长江日报》刊登的这篇《方志敏同志战斗的一生》是迄今为止找到最早的刊发记录,“《长江日报》刊登后,被各大媒体转载,反响很大,缪敏后来才以此文为基础,完成了《方志敏战斗的一生》。”
《长江日报》1951年7月4日刊登的这篇《方志敏同志战斗的一生》有5600字,配发有编者按:“方志敏同志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工农中央政府委员、赣东北省工农政府主席、工农红军第十军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是党的优秀领袖之一。于一九三五年壮烈牺牲。这篇文章是方志敏同志的爱人缪敏同志写给本报并由本报摘编的。”文章末尾标注了完稿时间,为(1951年)6月18日。
缪敏为何会选择向《长江日报》投稿?苏多寿分析,因为武汉曾是方志敏战斗过的地方。1927年3月至5月,方志敏曾两次来到革命中心武汉,前后一个多月。他出席毛泽东主办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典礼,并应毛泽东之约给学员上课;在中共五大上,他支持毛泽东提出的重新分配土地的主张。而他受毛泽东影响在江西创办了江西农民运动训练班,为农运培训了骨干,为土地革命播下了火种。“在武汉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他的整个革命生涯,无疑有着深刻的影响。”苏多寿说。
多次再版的《方志敏战斗的一生》
作为红色经典读物,《方志敏战斗的一生》一书出版60多年来,发行量已超百万册。1月23日,苏多寿向记者介绍了该书的成书经过。
1951年6月18日,时任中共上饶地委组织部部长的缪敏,完稿中篇《方志敏同志战斗的一生》。7月4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方志敏同志战斗的一生》在《长江日报》刊登。文章从“少年时代、年轻的革命家、农民运动的领袖、革命武装的创建者、北上抗日途中遇难、坚贞不屈”五个章节介绍方志敏烈士生平和业绩。该文后在1952年7月31日、8月2日被上海《文汇报》分两次进行转载。

《方志敏战斗的一生》封面。
此后,缪敏在文章基础上继续收集整理史料。1954年秋,缪敏完成《方志敏战斗的一生》初稿。1958年1月,缪敏所著《方志敏战斗的一生》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此后,该书多次再版,印数过百万册,并被译为俄文、法文、英文、日文、朝鲜文等多语种出版。
1990年《方志敏战斗的一生》作为革命理想革命传统教育丛书,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再版;1992年,该书作为国家教育委员会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装备用书,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再版;2006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读本红色经典系列,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再版;2011年《方志敏战斗的一生》作为建党90周年的红色经典系列,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再版;2012年《方志敏战斗的一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读本红色经典系列,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再版。
新华社曾称,缪敏著述《方志敏战斗的一生》“这本书约七万字,对方志敏烈士事迹有极其生动的描写。”
他们是一对革命夫妻
方志敏。图源新华社

2011年6月28日,方志敏纪念馆新馆在江西弋阳开馆。图源新华社
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江西弋阳人。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方志敏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委,闽浙赣省委书记。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方志敏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手稿。
1927年6月,方志敏在与缪敏结婚。1935年不幸被俘后,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畅想未来:“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缪敏(摄于20世纪40年代末)。方丽娜供图
苏多寿告诉记者,缪敏生于1909年,原名缪细姩,曾用名李祥贞。江西省弋阳县人。1926年夏考入南昌女子职业学校,1927年4月参加革命,6月与方志敏结婚。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赣东北苏区先后担任赣东北省妇女职业学校校长、闽浙赣省反帝大同盟主席等职。1935年7月被俘入狱。1938年9月获释出狱后转赴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任中共冀鲁豫边区二地委社会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供给部副政委、华北军区卫生部第三后方医院副政委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上饶地委组织部部长、江西省工委组织部部长、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等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江西分会常务理事,著述《方志敏战斗的一生》、《回忆方志敏同志》等,并先后发表了近四十余篇回忆文章。1977年7月9日在南昌病逝。
【实习编辑:汪宇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