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展现武汉精彩让世界看见

新闻中心 > 城市圈频道 > 武汉

2022-01-26 07:2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展现武汉精彩让世界看见
  武汉是什么样子?
  武汉是一城秀水半城山,两江四岸,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大江大湖塑造了城市大开大合的气质,还有温润细腻之品质。
  武汉的内涵体现在红色沃土所滋养的英雄品格中,其沉淀于历史、体现在当下、也丰富在未来,城市特色来自历史积淀,底蕴丰厚的文化又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地刷新。
  武汉的美还在创造中。这是一座在不断发展中努力优化、开启幸福生活更多可能的城市。而希望武汉越来越好,是这座城市每一个人的期盼,我们只有把家园精心扮靓了,才能迎来更多的客人。
  我们以丰富的报道形式“发现”武汉,向世界传递这座城市不断刷新的形象,展示以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中国的壮志。
  (长江日报评论员常少华)
  全方位展示“浴火重生,再创辉煌”的新形象
  2021年的倒数第二天,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他的个人账号发布了一条微博。他用两个话题#外交部向世界推介湖北武汉#、#英雄的武汉再出发#转发了长江日报官博发布的视频《热血名场面!2分钟看中国外交天团代言湖北武汉》。
  让我们将时钟拨回到2021年4月12日,外交部向世界推介湖北武汉。这是外交部在疫情后举行的首场省区市推介活动,主题为“英雄的湖北: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外交部的推介会,推介的是湖北,是武汉。从武汉的角度来看,面向的是世界,是全球。为了充分展示武汉重启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提炼出“武汉”“英雄”“出发”等数个关键词,反复推敲、制作#外交部向世界推介湖北武汉#和#英雄的武汉再出发#两个话题。在这两个话题的统领下,长江日报官方微博“火力全开”。
  英雄的武汉再出发,长江日报微博让世界看见这座城市的活力。黄鹤楼、东湖等各大旅游景点全面开放,百年商业老街江汉路客流量单日突破40万、创历史新高……活力涌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英雄的武汉再出发,长江日报微博让世界看见这座城市的反弹力。重点重大项目争分夺秒“跑”出加速度;2021年一季度,武汉主要指标预计增长50%以上;306家世界500强投资武汉……浴火重生的武汉在疫后重振中拼搏赶超。


  百名网媒总编来到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各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软硬件让大家惊叹不已。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英雄的武汉再出发,长江日报微博让世界看见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力荐武大樱花;武汉地标建筑登上外交纪念封、明信片;“英雄湖北,浴火重生”主海报被国内外主流媒体争相转发;武汉热干面霸屏各大社交平台……亿万网友爱上了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
  在推介活动举行的两天内,由长江日报创建并主持的微博话题#外交部向世界推介湖北武汉#、#英雄的武汉再出发#总阅读量超过4亿,讨论量达23.6万次。
  (长江日报记者王锦婷)
  海外账号“发现武汉”推出一系列武汉元素亮相国际
  2021年12月,《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2021)》出炉,武汉的海外网络关注度位列全国前三强。而海外网络关注度的重要来源之一便是社交媒体。
  截至2021年底,武汉市在境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已开通12个外宣账号,累计粉丝数突破270万。其中,“发现武汉”海外账号粉丝近90万,全球50多个国家粉丝关注;帖文累计传播覆盖8000万人次。
  去年10月,生物多样性大会在云南开幕,“发现武汉”账号发布憨态可掬的江豚帖文,成为曝光量超过20万+的爆款内容并被新华社西语账号转发推广,火爆武汉相关话题的主页。粉丝们纷纷在帖文中留下西班牙语、菲律宾语、印尼语和阿拉伯语等多语种的“好可爱”。“武汉美食”“高校毕业季”“武汉樱花”……一大批武汉元素亮相国际,10万+爆款帖文在“发现武汉”脸书账号上平均不到一个月就有一条。


  12月15日,湖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的在鄂国际友人友好交流日活动,在武汉举行。国际友人,在鄂公共外交专家、驻鄂境外机构文化教育官员、外国商协会及企业代表参加了现场交流活动。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这一年,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巴基斯坦《DiploMag》外交杂志资深专家比拉尔·萨博利、巴西主流媒体《伯南布哥邮报》、《今日中国》拉美分社等一大批外国大V、外媒在“发现武汉”脸书账号交流互动。
  (长江日报记者黄哲)
  武大赏樱直播书写文明的武汉故事
  在武大赏樱专场这件城市大事举行之际,以《一场春天的约定》名义,从小故事、小切口讲述武汉故事、体现援鄂医护对武汉及“战友”的感情,武汉人的感恩,彰显一座城市的礼遇与热情。报道形式丰富,短视频爆款频出,精品视频立意完整,长文细腻感人,在赏樱期间做到了每天推出连续报道。


  辽宁省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们在武汉大学樱花树下合影。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为抢占先机,记者与武汉大学宣传部、志愿者协会、医院等单位时刻保持联系。提前一个月提交报道方案。3月13日,开启2小时直播《《终于等到你!武汉大学医护赏樱专场开启,校长校门口等候迎接》,由一场直播产生9个百万+短视频、4个被央媒转载,其中《谢谢你,援鄂英雄!恩人归来,武汉机场再次跳起这支舞》被央视新闻转发,微博点击量450万。《樱花时节更想你!抗疫医护共赴武大樱花之约》被人民日报转发,微博点击量百万+。
  3月5日,武大开启赏樱报名通道,记者拿到校方提供的独家名单,联系并拍摄了第一个从外地提前来汉的重庆援鄂护士王祖奕。随后选择聚焦拍摄新冠康复者、援鄂医疗队、校园志愿者为主角的精品视频。并在赏樱结束当天产生深度稿:《回武汉,一场春天的约定!四个小故事,看尽人间真情》。
  (长江日报记者占思柳)
  “母亲河边一座城”深入讲述长江与城市的关系


  2021年6月13日,继连续阴雨天气后,武汉风和日丽,高颜值天空中白云朵朵,天空如同漫画一般,航拍镜头下的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南北,桥下江水流动,两江四岸的江城武汉风景如画。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2021年11月26日至28日,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武汉举行,这场“诗与远方”的聚会,让世界走进武汉。面对八方来客,长江日报策划了一组以“母亲河边一座城”为主题的报道,以八连版、微信推文、视频等多种方式推介武汉,成为内容和传播的范例。
  经过反复讨论,报道组首先对城市提炼出一个具有标示性的概念“母亲河边一座城”,这一概念直观、醒目、极简,既有亲切感又有新鲜感,所有的内容构架和传播都是围绕这一概念展开。
  文旅博会开幕当天,长江日报在头版发表述评《母亲河边我的城》,从塑形、赋能、注魂三个方面,对题目内涵、对长江与城市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开掘和拓展。当天长江日报还推出八连版。版面内容的构架由报道组小伙伴历经多次碰撞、修改、打磨,凝聚了大家的智慧。版面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精美的照片抓住人、城、水三个关键元素,呈现“母亲河边我的城”这个核心意旨,不仅展现了武汉大江大湖的大气魄、大格局,也展现了水之流动柔美赋予武汉的灵秀气质。
  当天的报纸亮相文旅博会会场,广受好评。作为武汉人的我,通过参与这次报道,对水与城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长江日报记者钟磬如)
  一次特别的聚首与“同框”,在武汉看到美丽中国
  过去一年,武汉举办了多场大型精彩活动,作为时代记录者,我有幸参与其中。
  2021年11月26日,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大幕开启。当天下午,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联动全国30家主流媒体,发起“美丽中国美好生活·全国媒体同框直播”行动,带领网友们开启“云逛展”模式,沉浸式体验美丽中国。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发起文博会联动报道,全国30家媒体同框直播“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版面截图)
  这是一场创意满满的策划活动,长江日报主播徐佳走进各地展馆讲解的同时,直播画面会插入当地文旅地标实景画面。屏幕前的广大网友跟随主播镜头,徜徉沉醉于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和豪迈气概中,感受到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幸福画卷。这场直播全网播放量达35万,吸引超百万网友关注。
  作为第十八届中国城市新闻网媒联盟联席会承办城市,2021年10月下旬,全国百城百名网媒总编辑相聚英雄之城武汉。走进光谷、车谷、网谷,他们感叹“很‘硬核’,有冲击力!”,漫步东湖、夜登黄鹤楼、乘船于江上,他们称赞“江城如画,大美武汉”。一次特别的聚首,百名网媒总编辑以媒体人的视角,让全国网友看到浴火重生、奋进中的英雄之城,也欣赏到“温婉动人”的江城美景。
  (长江日报记者李玉莹)
  24小时三城探访越来越广的武汉“朋友圈”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长江中游城市群被提到了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的同等位置。据此背景,长江日报主播24小时里接连打卡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三大城市武汉、长沙、南昌,以Vlog视频形式,推介长江中游城市群概念,体现武汉、长沙、南昌三座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采访过程中,长江日报记者反应迅速,找到新闻线索后,第一时间出发,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24小时三城打卡,用Vlog展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活力。在操作过程中,选取寻找关联的角度,通过交通、名楼、奶茶、美食等各个侧面,深入展示三城之间的紧密联系,寻找城市共性,形成合力。
  Vlog视频在长江日报官方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B站等全平台发布,网友纷纷点赞。值得一提的是,该视频成为长江日报B站官方号的首条推送视频,拓宽长江日报平台影响力。此外,长沙、南昌本地媒体也十分关注该视频,在当地媒体引起广泛关注,并获“央视频”等央媒转载。
  (长江日报记者徐佳)
  “可视电台”成为唱响城市的新潮空间
  2021年8月31日,在汉口江滩横渡长江博物馆顶楼,长江日报推出特色栏目“可视电台”,在每个晚间,以长江灯光秀为背景,邀请音乐达人、市民音乐爱好者一起唱响大武汉。以“音乐+地标场景+开放麦”的直播模式,让音乐更具魅力,让城市更具温度。
  “可视电台”立足城市地标,传播武汉好声音,构建起“全民共唱大武汉”热潮。并设置专场,分主题表达情感,于2021年中秋节当晚,在黄鹤楼上举办中秋专场,与央视连麦,共唱“团圆”。“可视电台”还启动“开放麦”,与市民合唱,成为唱响城市的重要线上线下平台。


  歌手在可视电台演唱。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自2021年8月31日长江日报“可视电台”开播以来,长江日报视频号、长江日报新浪微博、长江日报官方微信、长江日报抖音号、大武汉客户端等全平台观看量接近3000万人次,近50万网友点赞,上万网友在直播间内留言互动点歌。在10月4日的汉街国庆专场活动中,近千名观众现场围观,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引发围观市民齐声合唱。
  “可视电台”的横空出世,也是媒体融合创新的大胆尝试,并形成了爆款,形成了传播。这一现象,引发行业内外强烈关注和讨论,不少业界、学界同行前往现场观摩取经,展开探讨。
  (长江日报记者徐佳)
  【实习编辑:郑晓晓】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