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三路记者凌晨探访,有群人为你早上顺利出行彻夜奋战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8日讯 1月28日凌晨,长江日报三路记者冒着严寒,探访武汉降雪来临前应对,保障城市早高峰交通顺畅。他们分别跟随撒盐车、公交车、地铁压道车,感受在城市的夜晚忙碌的人群,这群人让天快亮后出行更畅通,更安全。
凌晨,武汉长江大桥上,汉阳区环卫工人开着撒盐车在桥面上进行撒盐除冰作业,让过往车辆更安全。
凌晨1时30分,长江日报记者跟随汉阳区城管5名环卫工人来到长江大桥,此时桥面气温降至0℃,风力达4-5级,天空飘起小雨,夹杂着细小冰渣。
撒盐车停在长江大桥汉阳桥头,伴随着机器轰鸣声,融雪盐通过车前转动圆盘被均匀地播撒到地面,不到5分钟,桥面出现一条长长的“白带”,并向武昌方向蜿蜒。
1月28日凌晨1时,汉阳区城管委建桥城管所作业人员操作融雪撒布机,开始对长江大桥桥面抛撒融雪剂,以防桥面结冰打滑,保障道路车辆行车安全。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道路临近结冰状态了,要对桥面预撒盐。”汉阳区建桥城管所工人吴吉钢说,今天凌晨有20多位工人彻夜值班,每隔两小时在长江大桥巡查一次路面。如果巡查时,发现有结冰现象还会再次撒盐,如果雪下大了,还有铲雪车,随时上桥。“确保天亮后,大桥交通畅通,市民可以顺利出行。”
据统计,汉阳区城管执法局已储备融雪剂527吨,草袋麻袋毛毡6000余条,车用雪铲23套,撒盐车辆9台,24小时应急人员200余人,严阵以待迎战大雪,做到“有雪必尽,雪中路通,雪停路畅”。
1月28日凌晨1时,汉阳区城管委建桥城管所作业人员装载融雪剂。记者刘斌 摄
地铁压道车凌晨3时50分发车
为地铁头班车试跑
1月28日凌晨3时50分,在武汉地铁古田车辆段,地铁1号线司机代鑫开始压道车的出勤准备,比平时早了30分钟。
“因为今天预报有雪,气温也非常低,所以压道车要早点出发。”代鑫介绍,压道车,顾名思义,就是在每天地铁开班前,把全线试跑一趟,确认行车区间安全。
1月28日凌晨4点,在古田车辆段调度室,调度人员正在操作道岔。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有没有喝酒、有没有吃嗜睡药物、家中有无突发情况、身体有无不适、能否正常出车、近期有无新冠肺炎接触史?”“都没有。”接着,代鑫又进行了酒驾测试、体温测试。
顺利通过出车“六问两测”环节,代鑫领取了行车备品,拿到行车报单、手持对讲机、钥匙包等。车场调度员告诉代鑫,今天执行压道车任务的列车是A04,要求5时10分到达转换轨,准备上正线。
4时整,代鑫比平时提前到达车库,开始检查A04列车。他弯腰先看了列车底部的单元制动缸、车轮转向架等大部件,然后上车进行牵引、制动、车门和广播试验,随后打开空调和座椅电暖,检查列车电笛和雨刷。
1月28日凌晨4时15分,地铁1号线司机代鑫弯腰先看了列车底部的单元制动缸、车轮转向架等大部件。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30分钟后,“检测完毕,A04具备出场条件。”代鑫联系车场调度员,然后驾驶列车到达转换轨,准备上正线区间。雨雪天,地铁高架线路一般采取人工驾驶模式。A04列车到达古田一路站后,开始往汉口北站方向行驶,执行压道任务。
1月28日凌晨4时50分,地铁1号线司机代鑫驾驶着压道车执行压道任务,确认行车区间安全。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记者在车上感觉,列车速度较慢。代鑫解释说:“压道车的任务是发现问题,所以时速低于40公里/小时,而1号线日常运行最高时速是80公里/小时。”
沿途,雪花飘在车窗上,随着雨刷不断刷动,代鑫眼睛紧盯前方,瞭望轨道区间内是否有异物,观察道岔位置是否正确。早上6时地铁开班之前,代鑫完成了压道车工作。当天,共有3列压道车,分段执行全线压道任务。
武汉公交探路车凌晨4时出发
为头班车提前1小时探路
28日凌晨4时,公交二公司五分公司安全主管史晓权开着私家车出发了。他将为黄陂开往市区公交295路、290路以及黄陂村村通线路P31、P24等线路做开班前的探路。
史晓权当日所探的线路重点在观察公交线路要通过的盘龙大桥、后湖大桥以及横店高速互通高架上的路面。“两座大桥下是府河和后湖,在低温天气下,桥面很容易结冰。互通高架周边空况,温度低,这些地方一定要看看。”史晓权介绍。
盘龙大桥上,史晓权查看下雪情况,做出预判。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4时11分和21分,两座大桥情况良好,但4时45分,到达横店互通高架位置时,天空下起雪粒,能明显听到雪粒声。史晓权用手机拍下路面情况,及时把信息发到工作群,提醒头班车经过时一定要开大灯、降车速,避免急刹。
史晓权查看路面结冰情况。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4时50分,史晓权驾驶车辆在川龙大道弓长湾掉头,继续探前往市区路况。
截至4时50分,路面整体情况较好,没有结冰情况。“5时头班车可以正常发班。”史晓权在工作群里说。
(记者陈永权 陶常宁 郭佳 通讯员肖赟 产启斗 万建国)
【实习编辑:郑晓晓】
凌晨,武汉长江大桥上,汉阳区环卫工人开着撒盐车在桥面上进行撒盐除冰作业,让过往车辆更安全。
凌晨1时30分,长江日报记者跟随汉阳区城管5名环卫工人来到长江大桥,此时桥面气温降至0℃,风力达4-5级,天空飘起小雨,夹杂着细小冰渣。
撒盐车停在长江大桥汉阳桥头,伴随着机器轰鸣声,融雪盐通过车前转动圆盘被均匀地播撒到地面,不到5分钟,桥面出现一条长长的“白带”,并向武昌方向蜿蜒。
1月28日凌晨1时,汉阳区城管委建桥城管所作业人员操作融雪撒布机,开始对长江大桥桥面抛撒融雪剂,以防桥面结冰打滑,保障道路车辆行车安全。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道路临近结冰状态了,要对桥面预撒盐。”汉阳区建桥城管所工人吴吉钢说,今天凌晨有20多位工人彻夜值班,每隔两小时在长江大桥巡查一次路面。如果巡查时,发现有结冰现象还会再次撒盐,如果雪下大了,还有铲雪车,随时上桥。“确保天亮后,大桥交通畅通,市民可以顺利出行。”
据统计,汉阳区城管执法局已储备融雪剂527吨,草袋麻袋毛毡6000余条,车用雪铲23套,撒盐车辆9台,24小时应急人员200余人,严阵以待迎战大雪,做到“有雪必尽,雪中路通,雪停路畅”。
1月28日凌晨1时,汉阳区城管委建桥城管所作业人员装载融雪剂。记者刘斌 摄
地铁压道车凌晨3时50分发车
为地铁头班车试跑
1月28日凌晨3时50分,在武汉地铁古田车辆段,地铁1号线司机代鑫开始压道车的出勤准备,比平时早了30分钟。
“因为今天预报有雪,气温也非常低,所以压道车要早点出发。”代鑫介绍,压道车,顾名思义,就是在每天地铁开班前,把全线试跑一趟,确认行车区间安全。
1月28日凌晨4点,在古田车辆段调度室,调度人员正在操作道岔。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有没有喝酒、有没有吃嗜睡药物、家中有无突发情况、身体有无不适、能否正常出车、近期有无新冠肺炎接触史?”“都没有。”接着,代鑫又进行了酒驾测试、体温测试。
顺利通过出车“六问两测”环节,代鑫领取了行车备品,拿到行车报单、手持对讲机、钥匙包等。车场调度员告诉代鑫,今天执行压道车任务的列车是A04,要求5时10分到达转换轨,准备上正线。
4时整,代鑫比平时提前到达车库,开始检查A04列车。他弯腰先看了列车底部的单元制动缸、车轮转向架等大部件,然后上车进行牵引、制动、车门和广播试验,随后打开空调和座椅电暖,检查列车电笛和雨刷。
1月28日凌晨4时15分,地铁1号线司机代鑫弯腰先看了列车底部的单元制动缸、车轮转向架等大部件。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30分钟后,“检测完毕,A04具备出场条件。”代鑫联系车场调度员,然后驾驶列车到达转换轨,准备上正线区间。雨雪天,地铁高架线路一般采取人工驾驶模式。A04列车到达古田一路站后,开始往汉口北站方向行驶,执行压道任务。
1月28日凌晨4时50分,地铁1号线司机代鑫驾驶着压道车执行压道任务,确认行车区间安全。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长江日报记者在车上感觉,列车速度较慢。代鑫解释说:“压道车的任务是发现问题,所以时速低于40公里/小时,而1号线日常运行最高时速是80公里/小时。”
沿途,雪花飘在车窗上,随着雨刷不断刷动,代鑫眼睛紧盯前方,瞭望轨道区间内是否有异物,观察道岔位置是否正确。早上6时地铁开班之前,代鑫完成了压道车工作。当天,共有3列压道车,分段执行全线压道任务。
武汉公交探路车凌晨4时出发
为头班车提前1小时探路
28日凌晨4时,公交二公司五分公司安全主管史晓权开着私家车出发了。他将为黄陂开往市区公交295路、290路以及黄陂村村通线路P31、P24等线路做开班前的探路。
史晓权当日所探的线路重点在观察公交线路要通过的盘龙大桥、后湖大桥以及横店高速互通高架上的路面。“两座大桥下是府河和后湖,在低温天气下,桥面很容易结冰。互通高架周边空况,温度低,这些地方一定要看看。”史晓权介绍。
盘龙大桥上,史晓权查看下雪情况,做出预判。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4时11分和21分,两座大桥情况良好,但4时45分,到达横店互通高架位置时,天空下起雪粒,能明显听到雪粒声。史晓权用手机拍下路面情况,及时把信息发到工作群,提醒头班车经过时一定要开大灯、降车速,避免急刹。
史晓权查看路面结冰情况。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4时50分,史晓权驾驶车辆在川龙大道弓长湾掉头,继续探前往市区路况。
截至4时50分,路面整体情况较好,没有结冰情况。“5时头班车可以正常发班。”史晓权在工作群里说。
(记者陈永权 陶常宁 郭佳 通讯员肖赟 产启斗 万建国)
【实习编辑:郑晓晓】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